穿进男频搞基建_第27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78节 (第1/2页)

    “而今大盛风潇雨晦、四方云扰,还请太子禁暴正乱、整顿干坤,还社稷清明、山河无恙!”

    众人尽皆俯首跪地。

    “还社稷清明!山河无恙!”

    楼秉满目激昂之色,他直接携楼喻衣袖,朗声道:“喻世子有经天纬地之能,还请与孤一同登车揽辔、革旧维新!”

    这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说的,做不得假。

    金口一开,再无回转的余地。

    汤诚紧握佩剑,即便心中再不悦,在这关口,也不能提出反对意见。

    好啊,好得很!

    楼综斜窥汤诚脸色,心中冷笑连连。

    这是他们楼氏的江山,跟你有半文钱的关系?

    太子銮驾已备好。

    楼秉行至銮驾前,对楼喻说:“阿喻随孤一同。”

    楼喻笑道:“殿下请入銮驾,臣骑马随行。”

    比起坐轿,他更喜欢骑马。

    现在楼秉的态度已经很明显,楼喻心中倒有几分满意。

    他喜欢聪明人。

    一行人穿过天枢门,一路抵达广德殿。

    硬骨头文臣大多被史明残杀,软骨头文臣楼喻看不上,根本没有召集他们,所以现在的广德殿上,基本只有武将。

    太子登基事宜,一般要交由礼部办理,但可惜的是,严辉及礼部尚书等人,皆在几个月前殉难,而今竟找不出合适的礼部官员来。

    太子站在阶上,俯视眼前诸人,心中并无激动难抑的情绪,反而生出几分怅惘。

    他捂嘴轻咳几声,苍白的面容泛起几抹红晕。

    众人都当他在外吹风受了些寒,并未放在心上。

    他温和笑着道:“孤登基事宜,一切从简罢,此事便交由喻世子、越王叔、汤将军协同办理。”

    “臣等遵命!”

    从简就从简,没有人真正在意。

    十一月初十,太子楼秉登基,依循正乾年号,次年为嘉熙元年。

    楼喻他们商量后,决定提议楼秉,定正乾帝庙号为“惠宗”。

    惠宗表治国无方、江山残破之意。

    楼秉心中到底顾念父子之情,庙号无法更改的情况下,便在谥号上下了点功夫。

    楼喻等人并无异议。

    反正谥号那么长,没人会在意,史书也只会称正乾帝为“盛惠宗”。

    办好正乾帝死后之事,楼秉便开始论功行赏。

    此次勤王之战,庆王世子当居首功。

    楼秉不顾汤诚反对,下诏道:

    庆王世子楼喻孚尹明达,冰壶玉衡,怀珠抱玉,鸿轩凤翥,朕思其勤王有功,文治武力,德被天下,兼有内修外攘、经天纬地之能,特封为一字并肩王。

    诏令传闻天下,朝野内外一片哗然。

    一字并肩王,即拥有与皇帝比肩地位的一字王。

    这是王爵中最高的一种,自古至今,能得此殊荣的寥寥无几。

    其中的“一字”便是指王爵前的名称,从以往的朝代来看,王爵名称通常与本人的功绩和出身相关。

    楼喻出身庆州,但他爹是庆王,总不能同为“庆王”,便只能从功绩上着手。

    楼秉想来想去,便定了一个“安”字。

    安邦治国、安定天下、安内攘外、安国富民等等等等,皆可用来形容楼喻。

    此字再适合不过。

    楼喻的势力又在东边,遂众人皆称“东安王”。

    另,楼秉还下令,即日起,庆州、沧州、宜州、吉州、湖州、江州、定州、莱州此八州皆为东安王封地。

    不论赋税、军政,尽由东安王掌控,无需向朝廷纳税报备。

    汤诚气得差点撕了诏书。

    在楼喻攻入京城后,他就清楚楼喻一定会占据首功,但他万万没想到,楼秉会这么大方,这么毫无忌惮!

    汤诚自己野心勃勃,又小气得很,根本不能理解楼秉的所作所为。

    诏书已下,他不能要求楼秉更改,只能冲进御书房,质问楼秉:“你就不怕他功高盖主?!”

    楼秉面色不改,温和问:“汤将军,要不,朕也封你为西北王?”

    汤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