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2节 (第1/2页)
只不过人家捐的四品,他捐的六品...五十步为啥要笑一百步? 胡文和被含钏看得有些不好意思,脸色恢复如常,瞄了眼厅堂,低声解释道,“京畿都漕运使司同咱京兆尹的关系向来铁瓷儿,咱老大就说两边都请,权当给曹同知接风了。又想着曹同知的宅子在东堂子胡同,请人要请近,便有同僚提议,说要不到您这儿吃一顿。加上,您往前不是常常给京兆尹送东西吗?大家伙便以为咱两关系瓷实,便说...” 胡文和想起同僚的揶揄—— “‘时鲜’可难定了!有句话咋说来着?文入宰,武为将,不文不武英国公,得到这段位才能进‘时鲜’的门!” “诶,我记得文和同‘时鲜’老板娘关系挺近?叫文和开个后门,人或许能放咱进去!” “岂止是近!往前‘时鲜’老板娘卖烧饼时,还常常带了吃食过来请咱几个尝一尝呢!” 说得他很不好意思。 确实很不好意思。 他对含钏,有些不一般的情分。 可含钏对他却从未有过非同一般的态度,加之爷爷旁敲侧击说开饭馆的姑娘嫁不进胡家,他这心便也渐渐淡了。 后来...后来上峰叫他离“时鲜”远一些,言语间意有所指含钏与英国公三郎的关系不一般——簪缨权贵之间的秘辛,他一个小小六品官吏掺和进去便是个“死”... 他想通其中关窍后,再看含钏便有了些许恍然大悟,那一股在含钏将食肆经营得顺风顺水后突兀产生的游离与酸意也找到了发泄的出口——怪不得一个小小放归宫女,在这么短的时间便如此成功。 怎么可能是靠自己做到的? 若是没有个有钱有势的男人帮衬,怎么会经营得这般容易? 再看含钏时,胡文和心头便有了几分蔑意,刻意与“时鲜”划清距离,在他的把控之下,与含钏的往来也渐渐减少了许多——爷爷说得对,门当户对确实要紧,出身良好的姑娘不会因吃喝穿衣在外抛头露面,也不会整日游荡在男人堆里做一个见谁都是三分笑的...轻薄人。 故而,同僚激他去定“时鲜”包场时,他是有些犹豫的。 可上峰听闻他能订到“时鲜”的台桌,破天荒地拍了拍他的背,说啥来着? 噢,说了这么一句话。 “老北京儿还是有些用处,至少各个地方都吃得开,都有人在。” 被这话逼着,胡文和硬着头皮也得上。 他是琢磨过的,没提前来预定,反而是带上一群人直接过来,想着事已至此,含钏看在胡家和白家这么多年的面儿上,怎么着也得把这桩生意接下来吧? 不得不说,胡文和想得倒是挺正确的。 人都来了,坐都坐上了,还能请走不是? 且又有胡文和的面子在前头挡着。 含钏想了想,便让小双儿到门口挨个儿解释一番后便关了院子门,如胡文和所愿,今儿个只做这一个包场生意。 胡文和轻轻松了口气,理了理衣角,抬起头,春风得意地走向上峰那处回禀去了——“没问题没问题,儿与老板娘的关系在这儿摆着,谁的生意不做,也不能不做咱京兆尹的生意呀!” 第一百四十五章 知了猴(下) 突然要宴客,还是十多二十人的桌席。 含钏笑盈盈地招呼着人分成四桌落座儿——店里都是四方桌,没放圆桌,当初想的是做精致小厨,如今乌压压一群人过来,没办法,只能分桌而坐了。 国字脸高额头的京兆府尹坐在主位左侧,留了一个空儿出来。 含钏想,这便是留给那位曹家公子爷的主座儿了。 拉提手还没好,含钏没留在厅堂招待,一头扎进灶屋,盘点了现有的食材,样式种类倒是多,水缸里既有新鲜的活肥鳝鱼,也有几尾精神头十足的鲜鱼,笼子里养了两只光鸭并一只小母鸡,冰窖藏了羊腿子和几匹上好的猪肋排,压箱底的好货如干鲍、鱼翅、燕窝等等便不说了,怎么着也能轻轻松松撺一桌上好的席面。 这倒不难。 难就难在,怎么撺? 总要做好了,赢了受请的人口碑,才算是给胡文和做了脸面吧。 含钏摸着下巴想了想,索性挑了四斤鳝鱼活杀,放宽油将鳝段里的水分炸干,与蒜头、葱结、豆油、砂糖、青红酒一起放入小盅里炖,鳝鱼熟后形似rou卷,色泽金黄,富有弹性,这样炖出来的鳝段用筷子夹起后,两端下垂不断,食之极烂,味道浓厚酥香,是江淮菜里很有名的炖生敲。 俗话里“小暑里黄鳝赛人参”,习武艺者多喜食之,虽当今圣人在宫中禁了鳝、蛇类的食材,然在市井内没这么多的忌讳,关上门吃几口,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儿。 这菜是专为江淮人和武官做的,算是应景。 又做了鸭包鱼翅、水晶肴rou、松菌虾仁、鲤鱼莼菜川汤片儿...都是口味清淡、滑润鲜香的江淮菜。 规规矩矩、平平无奇一桌,没菜眼。 菜眼,便是一桌菜的点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