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5节 (第2/2页)
人。 小双儿赶忙改了口,“您有日子没来吃饭了,大家伙都想您。” 徐慨眼风一扫,目光有些凛冽。 小双儿打了个寒颤,赶紧圆谎,“主要是钟嬷嬷与奴有些挂念您,别的人倒还好。” 小肃弓着身跟在徐慨后面,看了眼小双儿。 就这? 活脱脱一个银样镴枪头,面上礼数被那位钟老嬷嬷调教到位了,这根儿上还是个小泥腿胖妞儿... 徐慨嘴角抿了抿,熟门熟路跨步绕过影壁进了厅堂,厅堂没人,徐慨大步流星穿过回廊,一把推开二门,便见满院子的月色下含钏背对着他,踮起脚挂一连串儿的柿子饼。 徐慨轻咳了一声。 忽闻男人声音,含钏手一抖,吓得立刻转身,一见是徐慨,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么晚,实在是打烊了。”含钏下意识开口,“真不骗您,今儿个吃晚膳的人多,备下的食材全都用溜光了,您若不嫌弃,我只能给您遛个黄菜。” 卧鸡蛋就是遛黄菜。 北京人常避免说蛋字儿,觉着不雅观。 有时用“木樨”,有时用“芙蓉”,有时也用“鸡子儿”。 徐慨充耳不闻,撩了外袍两步便走到了含钏跟前,目光灼灼,“你与山茅书院的那位魏先生,怎么回事?” 含钏心头一跳,目光别了别,不瞧徐慨,“...什么怎么回事...” “甭装傻充愣!”徐慨声音压得很低,“老实说!” 含钏往后退了一步。 吼什么吼! 左不过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闹情绪时十来天不露面,一露面便是斥责人! 在梦里,徐慨可是一句重话都没跟她说过的! 含钏手一甩,险些打到晾晒的柿饼上,用同样的语气回敬他,“没怎么!” 徐慨薄唇紧紧抿住,看含钏的眼神紧紧追逐,隔了一会儿,方将语气平缓了下来,“你们如今是在相看议亲吗?” 第一百八十一章 杏仁露(上) 是又这么样了! 是犯国法了! 还是天条了! 她是不能议亲相看了吗!? 她就活该两辈子都做你徐慨的女人吗! 以上,为含钏在内心张牙舞爪地咆哮。 当然了,这些话,给含钏八百八十八个胆子,她也不敢冲徐慨吼出来的。 经年威压之下,含钏表达怒意的方式稍显迂回—— 含钏转过头理了理晾晒起来的柿子,没立刻搭理徐慨,待将麻绳缠在一起的柿饼分解开后,心里数着数,一二三...待将徐慨晾得跟这柿饼一样风干后,含钏转头过来,仰着头看徐慨。 熟悉又陌生的,十六七岁的徐慨。 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少年郎,和梦里那个,姑苏城里沉默安静的男人慢慢交叠在一起。 熟悉的轮廓,熟悉的眉眼,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气息。 一股冷冽的松柏香。 含钏记得自己曾经问过徐慨,为何身上、衣物上、常备的书上都有这股松柏香。 徐慨说,是顺嫔娘娘喜欢的味道,小时候总要在他的柜子里放上一个镂空鎏金的香饼,小时候习惯了这个味道,便将这味道一直留存在了身边。 其实,徐慨是一个很不喜欢改变的人。 或者说是,懒得改变的人。 一板一眼,默守陈规,极有分寸又遵守条例规则。 习惯了的东西,习惯了的人,便会一直存放在身边。 “若是我在议亲相看,又如何?”含钏抬起头看徐慨,十六七岁的少年郎比她整整高出一个脑袋,将清澈明亮的月光彻底隔绝了,含钏整个人都被笼罩在徐慨投下的影子里,含钏语气带了几分执拗,“儿已十五了,立马翻过年头就快十六,若嫁得早,恐怕都有小崽子叫娘了。如今儿出了宫,既有营生,又有恒产,还有一伙子特别好的伙计朋友,儿无父母亲眷,白爷爷如今还未好全,这些事儿虽说儿一个小姑娘不好意思,可儿不cao心着点,谁又会为儿cao心呢?” 含钏越说越顺,说到最后略显喋喋不休,“前头坊口卖绣品的张娘子,也是孤家寡人一个,户帖挂在商户头上,没老子娘cao心婚事,她也面皮薄,谁会都不应。如今呢?如今二十有一,正是花开锦绣的好年纪,媒婆冰人们上门说的,却都是些五六十岁的老鳏夫,一进门就给人当后奶奶的!” 含钏说得有些愤懑,“叫人听得物伤其类,秋鸣也悲!” 徐慨听得糊里糊涂的。 怎么就扯到坊口那个老姑娘身上去了? 还越说越生气? 那老姑娘的事儿,她跟这儿生什么气? 徐慨抬手捏了捏山根,有些无奈,忍了一口气,“你便回答我,是不是在与那魏书生相看?走到哪一步了?可请了媒人过庚帖?可下了聘?可定了终身?” 含钏看徐慨的眼神带了几分固执,梗着脖子,“是!没!没!还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