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8节 (第1/2页)
宋太后一手捏着佛珠,一手顺势搭在了椅背上,抬了抬眼眸,抿唇笑了笑,如梦初醒般开了口,“哀家记得阿霁先头是在和老四说亲来着?” 富康大长公主眼神一瞥,没搭腔。 宋太后笑了笑,就像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妇人,“老四那孩子不错,样貌十分好,性子也淡,是个好孩子。”顿了顿,“后来哀家才听到,这亲事没成,在钦天监那儿断了!一半儿的钦天监都被烧没了...” 宋太后语气随和,“阿霁八字不好也没事,皇家的富贵压不住,咱们就往下找找看。西山大营的兵士多,当兵的自然火气旺,能帮阿霁抬抬八字。要不边陲小镇的千户?嫁远一点,离皇城远一点,许是对阿霁好一些。” 富康大长公主不可置信地看向宋太后。 她在放什么屁? 宋太后眼眸子闪也没闪,直勾勾地与富康大长公主对视,“哀家也是提一提意见。阿霁是你的孙女儿,总要瞪大眼睛好好找找看的。这不是在同你商量吗?瞧你这眼神,若是哀家心里有了主意,一张懿旨不就定下去了吗?到时,富康你是一个喷嚏都打不出来的呀。” 富康大长公主手往桌上一摁,话就在喉咙口,险些冲口而出! 宋氏个贱人! 竟拿阿霁威胁她! 宋太后仰着头看她,似乎正好整以暇地等着她开口说话。 富康大长公主手攥成一团,指甲恶狠狠地掐在手掌心,一股钻心的疼,倒叫她清醒了几分,回过头看了眼低低垂下的屋檐。 这里...已经不是...母后的慈和宫了... 在皇位上的,也不再是她血脉相连的哥哥了...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富康大长公主扯开嘴角笑了,一句话也没说,看了眼宋氏,拂袖出了慈和宫。 宋太后眼看着富康大长公主怒气冲冲地来,又怒气冲冲地走,抿了抿唇,身形向后靠了靠,常伴左右的吉嬷嬷低声怨怼,“...您也太给这富康面子了...她有什么资格对您颐指气使?又有什么资格还同往日那样对您、招呼您?每每都说起圣人刚即位时,她的那些个功劳,却忘了形势比人强...” “阿吉。” 宋太后轻声喝住老嬷嬷的念叨,眼看着富康大长公主繁华中带有不可掩饰颓唐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眼看她起高楼,眼看她宴宾客,眼看她楼塌...凡事让三分、忍三分、避三分,是保别人的命,更是保自己的命。” 这是漫长的掖庭生涯,带给她的启发。 至于曹家... 宋太后抬了抬下颌,轻声道,“把福王昨夜送上来的东西打包入库——那只冬暖夏凉的雕鹿角和田玉枕留下,哀家瞧着还算喜欢。” 圣人看人,自有他的眼光。 她一个深宫老妇,养好身子,便是对江山社稷最好的贡献了。 第二百七十八章 金银润(下) 慈和宫在历经咄咄逼人的追问后,恢复如往日般安详。 与慈和宫相隔不远的太和宫乾元殿,也很安详,篆成祥云铜锁的安息香被点燃后,松松地盖上了青铜盖顶。 下朝之后的圣人,有些疲惫。 北疆战乱又起,葛格部屠尽西琼部落,先帝朝嫁出和亲的固安县主就在西琼部落。边陲刚刚平乱,两方互通有无,北疆的香料、牛马、毛毯、绸缎和女人,大魏中原的士兵、战马和银子...这才刚刚开始。 不可乱。 一旦乱了,东北倭寇与高丽,如何打得下来? 如今的大魏,既要稳,又要进。 如何稳? 内通大运河,钱粮流通,百姓安居。 如何进? 外扩疆土,丰盈国库,拓展物资。 这两样,都离不开钱。 四十不惑的圣人眯了眯眼,将户部的奏折往硕大无比的横桌上一扔,轻轻叹了口气。 先帝留下的江山,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将国库搜刮干净,账面上也不过三四十万两银子,再看看掖庭、内宫、内命妇的支出俸禄,开宴、嚼用、恩赏的明细,进贡搜刮的珍品、四处购置的宝物还有前朝的古画、砚台、古籍与瓷器、印章.... 这些有什么用? 若要打仗,是可以拿古画去砸死北疆人吗? 还是可以用砚台,吓退倭寇和高丽棒子? 如今励精图治三十余年,国库充盈,海清河晏,北疆被粮草充裕的西陲军摁压弹打,那小倭寇与高丽棒子瑟瑟不敢动。 这样就够了吗? 圣人轻轻睁开眼睛,铺陈开来的舆图,东南、东北、西北均圈有朱笔,内陆的四川、甘肃与江南亦有点睛。 “...主子爷,福爷来了。” 魏东来的声音恰到好处的不高不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