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3节 (第1/2页)
他们本就是皇上的一条狗,结果这条狗居然敢不忠心,还要咬自己的主人一口。 于是锦衣卫一下落入尴尬境地。 往日他们在京城四处抓人、监视、肆无忌惮,仰仗着的无非就是皇上。 现在皇上明显疏远了锦衣卫,甚至在锦衣卫此刻群龙无首时,一直未确定指挥使人选。 傅柏林轻声说:“殿下说笑了,卑职不过是个小小的锦衣卫镇抚使,如何担得上殿下这一声称呼。” 有些时日不见,谢珣眉眼更家清冷,黑眸眸底都没了往日的温度。 整个人看起来越发有了上位者的高深莫测。 立于亭内,如渊似海,深不可测。 谢珣:“若是我说你当得呢。” 锦衣卫指挥使是块肥rou,虽然现在锦衣卫势弱,却还是有人想要咬一口。 傅柏林虽然只是个镇抚使,可是这次宫变,他率领部下忠心护卫圣上,这一切都被永隆帝看在眼中。 对于皇帝最重要的,并非是能力。 而是忠诚。 “阿绛在西北大营如何了?”谢珣突然转了个口风,问道。 傅柏林岂能不知两人之间的恩怨,那日沈绛离开京城,一刀捅入谢珣腰腹中,险些要了这位殿下的性命。 哪怕两人之间有情义,可是如今又能剩下多少。 沈绛险些杀了他。 傅柏林低声道:“殿下耳聪目明,哪怕不问属下,只怕也是一清二楚。” 他是越了解这位世子,越觉得胆战心惊。 此人是如何在永隆帝这个疑心病如此之大的帝王手中,培养了这么大的势力,如今大理寺的章汯是他的人,刑部尚书近日也被换了,一瞧便是他的手笔。 再加上他本人如今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 三法司尽数在他手中。 还有任郁,人人都说任郁是皇上倚重的新贵,傅柏林却知此人也是谢珣的人。 而且谢珣太懂得什么叫韬光养晦。 如今朝堂上,太子造反失败,端王断臂,余下的几位皇子皆未成气候,本该是谢珣手握大权,权倾朝野之时,他居然会避居护国寺。 如此心性,能忍、够忍,足叫人心惊。 “她虽入了西北大营,但是想要掌握兵权,却极不易,”谢珣遥望前方,仿佛这一眼能望向千里之外的仰天关,他轻声道:“她一无身份,二无头衔,如何能夺得兵权。” 傅柏林讪讪一笑:“殿下,灼灼不过是个女子,她并无此野心。” 听到这话,谢珣转头望向傅柏林,突然一笑:“所以你不懂她,你们都不懂。” 他们都只是以看寻常女子的眼光去看沈绛。 可是沈绛早已不是寻常女子。 她受姚寒山教导,姚寒山从未将她束缚在闺阁之中,所教所授,皆是男子之道。 “我今日叫你过来,只想问你一件事。”终于,谢珣微垂着眼眸,居高临下望过来。 傅柏林站在凉亭外面,谢珣立于亭里。 “殿下尽管开口。” 谢珣清冷声线响起,与周围突然而知的清风融为一体,缥缈如雾:“锦衣卫指挥使之重任,你可愿接下?” 傅柏林虽方才已听他喊过一句,此刻却还是骇得有些说不出口。 他微张了张嘴,只觉得喉咙发干。 男儿立于世间,又有谁真的能视滔天权势如无物。 终于傅柏林在神色几经变幻后,沉声道:“卑职定不会辜负世子期望。” “好。” 前方传来的清冷之音,满意至极。 * 第二日,谢珣终于接到宫里传来的圣旨。 他久避京城,皇帝却有些不耐烦,将他叫回。这次倒是为了商议西北大营主帅之问题,沈作明战死之后,他的继任人选,应该尽快确定。 永隆帝坐在上首,望着底下众位大臣,问道:“众卿家以为,西北大营该由谁人接手,最为合适。” “微臣以为,长信将军左丰年乃是沈侯之下第一人,善谋略,为人亦稳重,乃是继任主帅之最宜人选。” “臣以为昭勇将军宋牧最为适合。” 沈作明手下四位将军,除了死去的许昌全,还有莽夫之名传遍朝野的郭文广,其余两人都各有优点,因此这才一时争论不下。 倒是谢珣坐在位置上,不仅一言不发,不时还以手抵唇,轻咳几声。 一副文弱的模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