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章 太太出门 (第2/3页)
给我们上上下下量一量衣裳,大家都做两身新衣裳吧。” 男人中举了,家里有钱了,就该要这样花。 钱财虽然是好东西,但是要变成了东西才更好。 “小青啊,这不逢年节过的,做啥新衣裳?”冯氏却吓了一跳,一家子上上下下都做,那得花多少银子:“你的钱还得省着点花,回头要上京去找姑爷,还需要盘缠。” “娘,您放心吧,我心里有数的。”周漫青笑了笑:“不差那点钱。更何况,马上换季了,总得做点夏天的衣裳。” 周会新想要说点什么,到底没有说出口来。 他其实觉得周漫青的决定是对的。 住是的是大宅院了,就不可能还像山上一样穿得破破烂料的。 既然要面子,那就得什么都要搭调。 周漫青说不差那点钱的才让他彻底放下一点心。 在院子里转悠了一圈,周漫青去了水塘边。 周永胜正带着一个当地帮工的人在筑田坎。 周漫青交待这儿的田全部用来养鱼。 别人是在江里打鱼,她却要养。 这话传出去时很多人都感觉不可思议。 鱼哪需要养的。 “你们想一想,打鱼的是不是一年四季都很多鱼?”周漫青皱眉问道。 村民摇头,别说一年四季了,就是偶尔一天也会没有收获的。 “打鱼也总会有多有少的,有时候根本就打不了,对不对?”周漫青再问。 “确实是,现在越来越少了。”村民想着上次出去一天打才了几斤鱼,气得他都想将鱼扔回去,几斤上哪儿卖,卖给谁? “这是因为太多的人在打鱼,结果导致了鱼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人打了去。”周漫青想着现代不家休渔期呢,可是这古代的谁给规定? 当然,这古代的鱼也是好运,不会有污染有电机药粉,一切都靠着运气,躲得开那个网就能求生。 村民沉默了。 “其实,以前我们捕鱼,遇上小的会丢进江里去的。”村长叹息一声:“老祖宗交待我们不要赶尽杀绝,要留余地。” 那现在呢? “现在觉得大大小小都是鱼,小的鱼卖不掉还可以喂鸡。”村民惭愧的说道:“我们真是有违老祖宗的教导啊!” 是啊,人为的破坏了自然规律,自然界也就会惩罚人们。 “我养鱼就少一个人去打鱼,让江里的鱼多留一些。”周漫青笑道:“至少要让小鱼儿长大一些。在大家都无法将鱼打出来的日子里,我就可以将我的鱼拿出来卖了。” 在清江镇肯定是卖不起价的,他们不稀罕鱼,但是,在富大镇?整个洛川县不产鱼的镇还是很多的。 “太太好计划。”村民点了点头,同时很佩服她的大手笔。 周漫青笑了笑,她又不是靠着别人的吹捧长大的。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她都有分寸。 周永胜是一个很好的庄头,田里的活一直按周漫青的要求做。而且,做出来的活经得起验证,她根本不用cao心。 想起周家一家子都挺适用的,周漫青就感激李长风总算干了一件人事。 容儿年纪大了一些,比较懂事,让meimei在家洒扫,她自己就去上街买了菜和rou回来做午饭。 快到吃饭时,周安就驾车将冯氏带回来了。 冯氏果然上道,只给带了两包衣服,不过,还让周安从马车上抱出了一个大背篼,原来里面都是装的书。 “我寻思着你爹要做学问这些书可不能少。”冯氏道:“别的东西都可以暂时不带,但是这个东西要用了难得找。” “娘,您办得很正确。”当下让周安将背篼背到了书房。 一排排的摆放好,周会新看着那些书眼眶有些湿润了。 那哪是书啊,根本就是曾经年少青春的种种回忆。 一本本的摸过,他依然能记起爹对他的叮嘱和期望,还能想起那满手粗糙的爹揍着一本族谱告诉的告诉他“来,儿子,爹又给你买了一本书,你看拿去读”的那幅高兴的模样。 接过书的自己一看扉页心里很不爽,这些无良商家,老实巴结的爹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