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秀色:捡个少主来种田_第152章 喜得皇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 喜得皇子 (第2/3页)

千金万银都没有真心来得重要。

    李长祥抱着儿子不仅仅谢了她,封了儿子,还对他说了一句话:“你与我共渡人生,同享荣华,笑看江山!”

    也就是说,他李长祥从来不会失言。

    他也问过自己想要什么赏,周漫青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到。

    最后就给了一个空头支票,让她什么时候想着往上填就好,随时有效。

    周漫青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奖赏,感觉都没有封顶一样。

    李长祥以前就喜欢在永乐宫陪伴着周漫青,几乎将御书房搬到了这边来。

    现在更是下了朝就到了永乐宫里面。

    为此周漫青也没敢怠慢,将自己屋子的一角给设成了书房,做月子将养的她也在帮忙批阅折子。

    只不过柴嬷嬷说不能用眼过度,让皇后娘娘不要看书看折子。

    于是李长祥就念,时不时的问周漫青这样处理好不好。

    其实,在李长祥心里早就有了答案,只不过他想听听周漫青的见解。

    周漫青原本对政事没有兴趣的,后来听他分析讲解,慢慢的也觉得可以玩一玩票。

    偶尔也提一些现代的认识和处理方案,李长祥听了眼前一亮。

    这一次,喜得皇子册封太子,自然是要大开皇恩,减免赋税的。

    周漫青却觉得老百姓的赋税能减多少,还不是某些掌权当政者给拦了腰,最后受益的是他们罢了。

    “兵役能不能少?”长年的战乱,已将老百姓的日子搞得苦不堪言,就像虞大海父子俩一样,被抓了丁心不甘情不愿的背井离乡,差点搞得人家破人亡。

    “承唐四周都有强国虎视眈眈,长年的战乱,他们早就有心战犯,好在我守城的将士一直没变,这才让他们没有可趁之机。”李长祥叹口气道:“年迈的退役,新的就会补替,如果减少兵役,战斗力堪忧啊!”

    减少兵役,不等于是不去服役。

    关键是要人自愿而去。

    一抓一大把,心不甘情不愿的,谁上了战场都有点不爽。

    “这事儿,要讲究方法。”历朝历代,服兵役在老百姓就感觉是灾难一般。

    这是因为,他们接受面太窄,从军的也是最低层的士兵。

    拼人多的战乱,只会让最低层的人填坑。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缺胳膊断腿,这就是他们见到的常态。

    升官发财倒离他们很遥远。

    因为,他们没有武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训练。

    全是凭着运气在战场上捡一条命而生存。

    而往往有点成绩也会被霸权主义给抹杀和冒领。

    李长祥愿闻其祥。

    周漫青觉得有必要改变一下这种征兵方式。

    “自愿参军,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李长祥觉得这个口号很新奇。

    “对啊,家中有人保家卫国,自然是光荣的事。”周漫青的想法给有人参军的人家免掉赋税:“家里有人参军了,劳动力自然就少了,如果减免了赋税,让他们得到益处,自然就会积极的。”

    不管是从公大的方面来讲,保家卫国;从私来说,也能给家人减少负担。

    “在军队上也要制定一个完善的晋升制度,鼓励他们英勇杀敌,勤学苦练技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周漫青道:“一个人有着完善的职业规划,自然就更会有奋斗目标。”

    是的,一不小心,周漫青冒出了现代的名词。

    李长祥也见惯不经,连话本都能写出来的他的皇后,偶尔说两个他没听过的词语也不算新鲜事。

    “军中人才的选拔,凭的是技能是勇气是手身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决心,连不能凭着裙带关系。”周漫青对李长祥道:“打仗的时候,裙带关系并不能保家卫国。”

    李长祥点了点头。

    “你继续!”他觉得,自己这个皇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主意。

    既然她开了口,绝对不是单纯的提一提,肯定会有更合适更完善的。

    “提高伤残抚恤待遇。”周漫青道:“战士们为国捐躯,伤了残了,国家应该为他们提供生存的机会,不能让他们沦为废人;战死了,家属就应该怃恤。”

    这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