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2节 (第8/8页)
妾为陛下亲手做了一碗腊八粥,陛下一定要尝尝!”话音未落,符皇后已匆匆而去。“还说我性子急,殊不知她自己也不慢啊。”柴荣笑着摇摇头,自言自语道。 须臾,符皇后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的粥飘然而入。雪白的热粥里点缀着红豆、莲子、大枣,香气扑鼻而来。“皇后有心了。”柴荣接过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陛下每日为国事cao劳,早起晚归,事必躬亲,还要多注意身体才是。”看着狼吞虎咽的柴荣,符皇后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的甜。“皇后放心,朕身子硬朗得很!”柴荣风卷残云般把那碗腊八粥一扫而光,笑道。“眼见新年就要到了,不知淮南战事可还顺利?”不知道为什么,对出兵淮南,符皇后心里总惴惴不安。 柴荣没有答话。他把案前那盏凤头灯挑亮,若有所思地看着那朵跳跃的火焰。“我军渡淮之后,在寿州遇阻,进退两难。刘仁赡果然是个难缠的对手!”柴荣苦笑了一声。 “来日方长,陛下何必急于一时。既然战事不顺,不妨就势撤兵,待来年寻机再战。新年就要到了,将士们都盼望着回家与家人团聚吧!”符皇后劝道。 “不可!战事方开,胜负未分,哪有半途而废之理!朕思虑良久,决定御驾亲征,扭转战局。今夜来,正是想把此事告知皇后。”柴荣顺势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符皇后那张秀脸顿时变得煞白。“陛下要亲征淮南?” “正是。” “现在京城正准备大兴土木,建筑新城。陛下国事缠身,哪里分得开身?淮南历来便是凶险之地,当年朱全忠、李存勖那样的人物都没能征服淮南,陛下何苦一定要毕其功于一役?”符皇后猛然听说柴荣竟然要御驾亲征,顿时着急起来。 “就算此次不能一举灭掉南唐,也要尽取其江北之地。朕意已决,皇后不要再劝了。”柴荣眉头一皱。 “御驾一动,牵涉甚大,京都不安。如果实在急于平定淮南,陛下遣一上将领兵前往便可。何苦一定要亲征?” 柴荣叹了口气。“实不相瞒。如今淮南战局异常凶险,朕若不亲征,恐局势会更加恶化。” 符皇后沉默半晌,终于下了决心。她鼓起勇气,坚定地说:“如果陛下决意亲征,臣妾愿一同前往,也好在军中照顾陛下。” 柴荣吃了一惊。“皇后何苦如此?征战之中,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还有刀兵之险,性命之虞。此事万万不可。皇后在宫中等我好消息便可。” 符皇后微微一笑。“当年我在河中,数万兵马围城,臣妾不也安然无恙?陛下放心,臣妾随军,只为照顾陛下起居饮食,决不会打扰陛下用兵。” “皇子尚且年幼,皇后走了,何人照看?”柴荣又想起柴宗训才刚满三岁,不免担心。 “这个陛下大可放心。宗训托付给小妹照料,万无一失。”符皇后的meimei正在宫中,姐妹二人感情甚好,由她代为照料幼子,自然不成问题。 柴荣只觉得心头热浪翻腾,他知道符皇后一直对南征之事抱有疑虑。如今战事受挫,皇后不但没有半点埋怨,反而不顾艰险安危要随同出征。在柴荣最困难的时候,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的竟然是面前这位弱女子。柴荣紧紧挽住皇后的双手,却已哑然失声,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看着皇帝那双盈满泪水的双眼,符皇后只是微笑而已。柴荣放不下他的梦想,放不下他的天下,而她又怎能放得下自己深爱的人。 显德三年(公元956年)正月,开封城的老百姓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气氛中,而柴荣已经颁下诏书,宣布亲征淮南。皇帝出征在外,偌大个天下,朝廷的日常政务是需要人照顾的。后周朝中人才济济,柴荣自然不会担心。他任命在关西之战中立了大功的向训暂代东京留守,端明殿学士王朴为副留守,又令彰信节度使韩通代理点检侍卫司及在京内外都巡检,负责皇城和京师的安全。接着,他又命令各地,趁农闲之时,征发丁壮民夫十万,全面启动修筑开封新城的工程。这是事关王朝兴衰的大事,当然不能因为一场战争而荒废。随后,柴荣传诏给已向后周称臣的荆南、吴越,让他们出兵攻击南唐,配合周军主力的行动。为了尽快让主力渡过淮水,柴荣又命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领兵为先锋,先行赶赴正阳保护浮桥,为后续到达的周军主力做好渡淮准备。同时,又令河阳节度使白重赞带领三千护卫亲军屯驻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保护周军主力的侧翼。做完了这一切,柴荣随即集合禁军精锐,张永德、赵匡胤、马全义等禁军将领悉数随同出征。 这支大军浩浩荡荡从开封出发,一路南下,直奔淮水。当柴荣的大军从开封大举南下之时,淮南的战局正在迅速恶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