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难为_第1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节 (第3/4页)

,既是有了因果,总也要了结才是。贫道愿折十年阳寿将这天机告知陛下,只是此事不能传于人耳,需落于纸上。”

    皇帝本就是绝顶聪明之人且又生性多疑,无论是宫人、大臣还是子女都得不到他的信任。偏偏,他对于道士却很有几分天生的信任。他一双精光内敛的眼眸直直的看着蓝道行,眸中含着些许疑色,语气忽然就沉了下来:“来人,上笔墨。”

    果然有伶俐的小太监端着木盘上来了,恭恭敬敬的把笔墨纸砚一一搁在案上。

    蓝道行深吸了口气,避开众人视线,立时在纸上落下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然后将纸张折好,放入自己准备好的木匣里,举高过头顶:“臣已将此事写于纸上,封于匣中。只是陛下还需再等几日方可一看。”

    “若朕此时必要看呢?”

    “五帝必将震怒,有损陛下功德。”

    皇帝闻言却是一笑,抬眼示意边上的太监去接那匣子,漫不经心的问道:“再等几日,那是什么时候?”

    “十二月十二日。”蓝道行缓缓道。

    皇帝却忽然沉下脸来:“你可知欺君是何等大罪?胆敢来此欺哄于朕?”

    蓝道行不惊不惧,手舞拂尘,朗声吟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吾皇游太清。”

    这是唐朝李白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蓝道行脱口念唱,逍遥洒脱之意溢于言表,只是随口把最后那句“愿接卢敖游太清”给改成了“愿接吾皇游太清”。

    皇帝神色稍缓,眸光微微一变,本已准备打开木匣竟是顿住了手。

    蓝道行此时方才俯身深深一礼,郑重道:“十二月十二日子时,万事必见分晓。”他顿了顿,俯首沉声,“若有差错,贫道愿以命替之。”

    想着十二月十二日也就只剩下几天,皇帝终于信了半分,摆摆手:“既如此,那便听你一言,待十二月十二日,再开匣子。”

    蓝道行重又打了个稽首,心里松了口气,这才随着宫人退了出去。

    既是存了此心,皇帝自然也算着时间。待到十二日那天,他特意等到子时将至——这黑漆漆的,要是往日他早就歇息了。皇帝令人拿了木匣子来,黄锦在边上剪了剪灯芯,小心翼翼的给边上的香炉里添了檀香,伺候着皇帝落座。

    皇帝好奇而期待的打开木匣,拿出那张藏在匣中许多日的纸张,就着灯光看了一眼。

    只见上面写着十六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犹如鬼怪一般在灯光下张牙舞爪,令人心惊:

    “今日子时,天怒将至,山河震动,万民同悲。”

    皇帝还未来得及大怒,便忽然觉得脚下一晃,外头几个年纪轻、没经过事的小太监已经叫出声来,慌张匆忙的脚步声此起彼伏。

    “地动了,地动了!”

    天摇地晃,书桌上的东西纷纷掉落在地上,皇帝扶着黄锦的手匆匆起身,什么也没拿,只来得及把手上的纸条抓紧。

    他脑中一片空白,只有那几个字来回晃动——“天怒将至,山河震动”。

    天怒!这是天谴啊!苍天示警。

    ******

    李清漪早就知道了这场地震,既把蓝道行那张牌打出去也早早的就把山上的人给拉下山。其实,她也曾想过借着蓝道行早早把事情告知皇帝,说不得能救下更多人的性命。

    可是,皇帝多疑敏感又自负自信,倘若提早把这事情说出去,不仅蓝道行会没命,连举荐蓝道行的裕王和她也会被当做是“居心叵测”而问罪,闹到最后不仅救不了人还会把自己赔上去。就算是暗中传递消息出去,也会被当做是想要“施恩于民”,皇帝得知必将震怒。所以,她只能暗地里把事情告诉裕王,有限的救一些人。

    因着对门的青云观不太听劝,李清漪只得带了几个愿意下山的人下去,顺便告诫余下那些不肯信的人:若真是地动了,尽量去宽敞的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