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_第2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节 (第3/3页)

但是呢,众所周知晋朝之前的三国很乱,不仅现实里在打仗,学术界也在打嘴仗,各种新颖理论层出不穷。五德论也有了新五德和旧五德之分。

    西晋统一全国后,各方学派都想怒刷存在感,让晋朝也来个汉朝“独尊xx”的思潮。

    所以当一方说晋朝是金德,尚白色;另外一方就偏偏要唱反调,说司马晋的天下是曹魏禅让而来,还是应该延续曹魏的土得,尚黄色。

    两方人马斗的不可开交。

    真正能拍板做决定的晋武帝司马炎,却其实并不怎么信“德性”之说,他感觉不管是什么德,只要老天承认就行。于是今天土德好好好,明天金德对对对,十分没有立场。这样的朝令夕改,导致整个西晋初期都乱哄哄的,哪怕最后新学派以微弱的优势赢了,皇帝朝臣的朝衣还是定了五时服,按照不同身份、时节、场合,有不同的颜色和面料,变得五颜六色的。

    所以像是王济这种地位极高的世家子弟,想穿什么颜色都可以。不过大多以紫色为主,觉得紫色最能彰显尊贵。

    卫玠:所以说这就是为什么魏晋世家多搅基啊,一群热爱基佬的家伙,他不搅基谁搅基?【喂

    第30章 古代三十点都不友好:

    拓跋六修同学的小讲堂结束,卫玠回归日常生活。

    “舅舅你在努力什么?——”

    “——怎么花钱办一场盛大的清谈会?”

    卫玠和常山公主一人一句的挪揄起了王济,两人一唱一和,默契惊人,跟说相声似的,根本没给前排吃瓜的围观群众(王济)插话的机会。

    王济:……被剧透了,宝宝不开心!

    众所周知,王济刚把卫玠接来北邙的时候,就曾想过要举办一场盛大的清谈会,怎么花钱怎么来,怎么人多怎么请,用以炫耀他的妹子。

    但是,卫玠刚来就昏睡了两天两夜,吓得王济彻底没了心情去办什么劳什子的清谈会。

    而等卫玠好了之后,王济最初邀请人的“都来看我迎来了妹子啊”的这个理由,却已经不再是新闻,宴会没了噱头,自然只能不了了之。

    说起这个,王济就气不打一出来。

    虽然说导致全天下都知道“他接了妹子卫玠到北邙小住”的原因,有一部分是他和常山公主请了一整个洛阳城的名医,实在是太过张扬。但是更多的原因,还是在于有心人的小道消息传播。目的不明,但对方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消息的心思还是十分明显的。

    八卦如风,一夜间就刮进了千家万户。

    不只是世家,到最后连普通人茶余饭后都要就此八卦一两句——据说卫家的救世主遭人暗害,这才生病了。

    咳,谣言嘛,总有失真的部分。连最初传消息的人都想不明白,谣言到底是怎么和救世主被人暗害扯上关系的,还传的鼻子有眼的。

    ——“害卫家的小郎君能干什么?”

    ——“妄图颠覆晋室的小人,怎么可能放任救世主长大,辅佐一世明君?”

    简直有理有据,使人信服。

    如果有卫府的下仆在场,估计会惊讶出声,这不是之前只在我们府上流传的版本吗?什么时候传出去的?卫府如今的半个女主人王氏治家很有手段,她并不会太过压抑人类本能的八卦之心,她只会把自家的八卦限制在仅供内部仆从交流。

    卫府的流言到底是怎么传出去的,卫玠有一个小小的不成熟的推论。

    有人要利用舆论战暗害卫府,卫老爷子将计就计,借着从府内下仆那里听来的灵感,把流言蜚语闹大,让对方引火烧身。

    至于到底是谁要暗害卫家,这个就更好猜了,因为这份流言谁比较倒霉,谁就是凶手。

    ——被大家怀疑为不安好心的这个jian臣排行榜上,外戚杨骏以其他人无法超越的票数,独霸榜首。

    “破案了。这件事的始末应该是这样的,杨骏处于某种不知名的用心,借着我生病、二舅延请名医的契机,在洛京大肆宣扬了我搬去舅舅家住的事情。而我阿翁早有准备,反让杨骏偷鸡不成蚀把米。”卫玠哪怕没有证据,也能脑洞到真相。

    拓跋六修和卫玠站同一边,他只是有些意外:【你知道杨骏不是个好人?】卫玠老老实实的摇摇头:“我不知道杨骏是忠是jian,我只知道他是我祖父的政敌,祖父没事就爱坑他。说起来,这个杨骏到底是谁啊?”

    【……】幸好卫家三观还算正,要不以卫玠这种帮亲不帮理的性格,他的未来成长真的很是堪忧啊。

    杨骏是谁?

    杨骏是西晋权臣、最有名的外戚之一。在贾南风这个太子妃还没有那个能力太过蹦跶的年代里,杨骏的风头是最盛的。因为他是晋武帝的老丈人,继后的亲爹,傻太子的二姥爷。同时杨骏也是太子太傅,与挂着太子少傅职称的卫老爷子,在对傻太子的教育理念上有着极大的冲突。

    杨骏的兄子(兄长的孩子),是晋武帝的元后杨艳。杨艳病逝前,杨骏以恐无人照顾傻太子为由,说服杨艳去劝晋武帝立堂妹杨芷为后。杨芷自然就是杨骏自己的女儿啦。杨芷无子,便一直以太子的姨母自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