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节 (第1/3页)
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概因上山时虽费力,却能紧贴崖璧攀援向上,眼睛盯着峰顶,心里脚底都会踏实。下山时身体向外难免前倾,眼睛盯着底下的断崖,心中极易恐惧。这时候不止考验功夫,还考验胆量,若稍稍露怯,脚下不慎打滑,便可能跌落悬崖,闹出大动静。 阿殷从前也曾在京城登山游玩,却不曾走过这般险峻的山峰。 任她有多大的胆子,头一回走这般险峰,难免露怯。 山风呼呼刮过,她抬头看着定王,那位正俯身打量下面的情势——云层渐渐的散了,又有月光漏出来照在山崖,崖璧虽陡峭,却是层层相叠而上。上山时腾挪跳跃,每回不过丈余的高度,所以在险峻之处,只能小心翼翼踩着极逼仄的地方前行。往下时自然不能再往逼仄出落脚了,好在这回不限丈余的高度,但凡控制好了力道,跳个两三丈也不成问题。 他心中有了数,转头见阿殷微露怯意,便道:“我开路,你跟在后面。” “不能换条路吗?” “别处防守严,绕道太远费时间。”他安慰似的在她肩头拍了拍,“只管跟着我走,别往下看,只看两三丈内的路。脚下控制好力道,不能打滑,更不能踩塌山石。” 阿殷原是侍卫身份,如今却要被定王照顾,微微赧然,“是卑职……” “已经很好了,其他姑娘都没胆量上来。”定王知道她要说什么,只指着下方,“到时候剿匪,要选功夫出类拔萃的从这边潜上来,你走了这一趟,必要将地形牢记在心,回头好叫人画舆图。” 这便是探路的意义所在了,阿殷上山时就已将道路熟记于心,当即抱拳,“殿下放心!” 两人不再耽搁,定王在外行军,也曾走过这般险峰崎道,选定落脚处后先跃过去叫阿殷记好,而后再选下一处。等他将那落脚处腾出来,阿殷便跟随过去,因记着定王的嘱咐,她也不敢看下方,目光只紧紧跟在他的身上—— 仿佛这百丈悬崖之间,他是她唯一能够指望的救命稻草。 每一回的腾挪都慎之又慎,定王专心探路,除了提醒阿殷何处结实何处松垮之外,便没有旁的语言。这样沉默笃定的态度却叫阿殷心安,最初的惴惴不安渐渐淡去,她稳稳当当的跳了两回,目光牢牢锁住那道挺拔坚实的背影。修长的腿、劲瘦的腰、宽阔的肩,皇家养出的威仪姿态本就令人敬仰,月下看来,愈见高大挺拔,英姿威武。 阿殷心中愈来愈沉稳,将定王的背影深深烙在心里。 最初她投奔定王,是为了他将来能登上帝位,掺了不少私心和利弊权衡。 而今她紧跟着定王走下悬崖,看他专心探路,以身试险,那认真笃定的模样竟比身着铁甲挥兵克敌的英姿更叫人着迷钦佩。明明她才是侍卫,是身份更轻、更应该以身试险的那个,此时却是他当先探路,将她护在身后。 山风刮过,眼角的潮热很快便被化作冰凉。 阿殷觉得,哪怕将来定王不会当皇帝,她也想追随着他,一路披荆斩棘,相随同行。 能为这样的王爷效力,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 两人到了山脚的时候,天色已是微明。 天边月残星稀,山野之间晨风微凉,却叫人精神振作。这一趟下山不止费力,更耗费心神,此时阿殷身上竟自出了层细汗。极度紧张的神经在此时终于放松,晨风吹过来,衣衫立时冰凉的贴在脊背,凉飕飕的渗入骨髓。哪怕阿殷常年习武的人,此时也有些承受不住。 阿殷脑子有些昏沉,就连呼吸都不顺起来,她伸指揉着双鬓,“殿下,现在去哪?” “取马,去虎关。”定王看她无恙,避开巡逻的山匪,便大步朝昨晚借宿的农家而去。 阿殷快步跟上,用力驱走脑海中的昏沉,觉得这名字有些熟悉,想了片刻才反应过来——能不熟悉嘛!前世陶靖为他物色夫家,寻的是西洲一位跟他交好的都尉之子,儿子叫夏铮,父亲名叫夏青,正是这虎关折冲府的都尉。 她听陶靖详细说过夏青父子,因为是父亲极力夸赞的人,心中自然久存好感,此时便颇期待。 到农户里取了马和简单的包袱,里头冷火冷灶,也没什么热水。阿殷觉得自己大概是受风寒了,手头又没有姜汤热水,便找了件衣裳裹在身上,随定王翻身上马。 两骑健马疾驰而去,一个时辰之后,抵达虎关折冲府。 这会儿已近巳时,府中兵士正在校场上cao练,守门的军士入内通传,不过片刻,便见身着都尉官服的中年汉子带了两名副将迎出来,持礼参见定王。这人自然就是夏青了,方正的阔脸上蓄了胡子,皮肤黝黑,他本就生得虎背熊腰,被那甲胄所衬,更显威武。 阿殷自幼习武健身,寻常不怎么受寒,一旦病了便如山倒,来势汹汹。 她这会儿脑海中混沌,只粗粗打量过夏青,跟在定王身后持礼拜见。 少女下马时身形明显晃了下,定王眼角余光瞥见,这才发现她的脸色不太对劲。平常神采飞扬的脸上带着点苍白,阳光映照下,两颊却微微发红,她的眼神也不似平常清澈明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