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节 (第4/4页)
长子说亲当然容易,更不要说林军模样周正,为人也踏实了。 “你可别夸他了,就是一个傻大个,除了一把子力气,啥都没有。”尽管心里赞成张大爷的话,但林平还是下意识的自谦道。 聊起儿女亲事来,即便是两个大男人也能聊一路,这时候跟后世可不一样,尤其是农村,根本就没有几个离婚了,基本上结了婚就是一辈子了。 相亲也只能让男女双方见上几面,根本就做不到相互了解,更有甚者,第一次见面时相亲,第二次见面就直接是成婚那天了,所以相亲对象靠谱有多重要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这种话题,林舟就插不上嘴了,只能坐在一旁安静的当一个背景板。 马车走起山路来绝对比骑自行车要快,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林平他们就赶到了县委大院,里面已经有不少的知青等着各自的生产队来接了。 不过在进去之前,林舟他们已经把带来的干粮当午饭给吃了,谁家的粮食都不是捡来的,特别是今年大家自个儿的饭都不够吃呢,给张大爷是因为人家帮了忙又是一个村里的长辈,给知青可就没那份交情了。 进了县委大院,林舟不动声色的打量了一下,发现男女的人数居然差不多,原本他还以为会是男生多一点呢,毕竟下乡知青接受再教育肯定轻松不了,单是地里的农活就已经挺难的了。 知青们的年龄也都在十五岁左右,跟他二哥差不多大,都还在上学的年纪。 林舟还在愣神的时候,他爹林平已经把名单拿出来开始点名了。 分到大云村的知青一共有十个,但现在到达的只有六个人,四个男生、两个女生,其余四个还在路上呢,不过就算是十个人都已经到了,也得要分两趟走,谁让马车太小了呢。 可能是因为第一次离开家,六个知青都挺拘谨的,除了一开始说了句‘谢谢’以外,就一直没再开口说话。 林平跟张大爷既是长辈又是村干部,倒是想说两句,但也不知道怎么跟这城里娃沟通,要是闹出笑话来就不好看了,这可不是他们杞人忧天,去年小王村的生产队大队长不就是因为夹杂着方言味的普通话被嘲笑了吗。 车上九个人就这么傻坐着,一点动静都没有,林舟摸了摸自个儿的胳膊,感觉尴尬癌都快犯了:“那个,大家都自我介绍一下吧,也好彼此了解一下,我先来,我叫林舟,还差两个月就十岁了,大云村人。” 好吧,林舟也听说过小王村那个事儿,所以他说的是普通话。 有了林舟开头,其他人纷纷也用‘各色’的普通话做起了自我介绍。 “我叫张征,今年十五岁,北京人。” “我叫关阳,今年十七岁,湖南人。” “我叫林玉,今年十四岁,浙江人。” …… 比起生产队长,知青们显然更愿意跟林舟说话,虽然彼此之前都不怎么热络,但好歹没那么尴尬了。 ———— 知青的到来就像是一块石头投进水里,泛起层层涟漪,单就吃饭的问题,两边就起了好几次争执,林舟可不想当两边的润滑剂,那种受气的活,他一点都干不来。 大家渴盼的秋收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林舟收到了来自镇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第11章 岁月如梭,转眼知青们已经在大云村度过了八载,有人已经在大云村结婚生子,有人还在想着返城,而这八年里只有一个人拿到了返城名额。 林舟刚刚过完十八岁的生日,已经是可以说亲的年纪了,家里头大哥已经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了,大姐也有了一个女儿,二哥成亲刚刚一年多,还没有孩子。 林舟当年被镇中学录取以后,连初一都没有上完,学校就已经停课了,不单单是镇中学,整个玉和县几乎有八成的学校都停课了,只剩下几所小学没有停课闹革命、搞串联。 林舟也只能辍学回到家,一开始干农活、挣工分,私底下还去县城的黑市里头卖点东西,后来给生产队的老会计帮忙记工分,从干体力活转成了脑力活,虽然老会计基本上把活都交给了他,但林舟私底下的时间还是比以前要充裕的多,从黑市里头赚的也就更多了,除去平时开小灶和补贴大妞的钱,林舟现如今手里还有六百多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