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6节 (第3/3页)
,而是带着桃色的那种。 芦笙节可以说是苗年以外最盛大的节日,虽然没有像踩鼓节那般明确的相亲意味,可苗族风气使然,便是这样盛大的节日,若是姑娘小伙儿有看对眼的也能大胆追求。 向南他们到的时候芦笙节已经开始了,这时候的山寨是将大门敞开的,欢迎四方来客,向南等人不同于周围所有人的着装以及面貌让他们刚一出现就备受瞩目。 有的人眼神中带着警惕戒备,更多的年轻人甚至小孩儿却是目露好奇。 有打扮得花枝招展戴着满头满身银饰的姑娘更是跟三三两两的同伴笑嘻嘻的对他们这行人指指点点,或是说哪个好看,或是说哪个英武。 说实话,除了那五位被向南带出来积攒经验的宣传队队员,向南张寒郑浪卫江刘通金常甚至是男装打扮的赵悦,都是长得不错的。 便是恭依教谕那长相有些瑕疵,可也不乏有人喜欢他那样的棺材脸。 被周围的人这么盯着跟看稀罕物似的看,向南心里深处还有点怂,赵悦心里估计也是清楚,毕竟两人夫妻数年,此时也没说话,只伸手牵了向南的手。 向南感觉手心里温热,回头看了赵悦一眼,收到赵悦一个带笑的眼神,心里咚咚乱跳的节奏渐渐平复,绷着的脸也放松了不少。 “这位可是县令大人?老族长有请。” 向南他们不过是刚进入山寨大门,就有一面白无须的中年苗族男子上前行了一礼,请向南他们去往族长处。 或许对于别的官员来说随随便便派人带路而不是亲自来迎接会被视为轻视,好在向南一贯是没有多少那种想法的,也并没有想要处处彰显自己作为官员的威仪。 向南回头看了恭依教谕一眼,恭依教谕翻译了一下,向南确定自己没有理解错对方的意思,这才笑着向对方行了一个苗族平礼,又以苗语对对方道了声“劳烦带路”。 中年男人眸光一动,虽没说话,可显然脸上的表情松动不少。 虽然他们对于山下的汉人不大愿意接触,可若是来者礼貌周到,热情好客的苗人还是不会太过为难人的。 向南以苗语苗礼来回应,无疑很好的传递了自己和善的来意。 因着向南他们学习苗语的时间毕竟算不上多长,周围来来往往或是围观的苗人说的话也隐约只能听懂一两个词语。向南只隐约听懂了什么“县令”“汉人”“族长”之类的话。 看来回去之后还是要继续好好学习,要不然别人当着他的面骂他说不定他都听不懂呢。 作者有话要说: 向南:阿悦我有点儿怂,怎么办?【委屈巴巴 阿悦:没事,别怕有我在呢。 围观人等默默无语,总觉得我家大人跟夫人相处方式有点违和。 第132章 踩脚 向南他们跟着中年男人往山寨最北边走,一路上见到他们的都嘀嘀咕咕指指点点,远处传来唱歌声以及芦笙声。 那是有人在吹着芦笙唱歌跳舞,男男女女开心大笑的声音也夹杂其间,周围的苗人都穿得色彩绚丽,看着真个是热闹得很。 不止是声音上的热闹,还有视觉上的热闹。 一开始张寒他们还有点紧张,就跟深入敌军似的,可过了一会儿发现路上遇到的人也没什么人对他们投以仇视的眼神。 再加上被这节日的气氛感染,大家伙也放松了,时不时的还拍着兄弟的胳膊让对方看某处。 向南牵着赵悦的手,另一边是难得放下棺材脸露出些许笑意的恭依教谕。 卫江以及张寒刘通五人跟在向南跟赵悦身后,五位宣传队队员跟在恭依教谕那边。 这五人一开始也有点怂,可等恭依教谕时不时回头跟几人说着苗族的特色建筑风俗之类的,五人也渐渐放松,开始认真的以欣赏的目光来认识周围的一切。 想想以后他们还要去更多的苗寨里宣传工作,五人努力克制那种与周围格格不入的陌生感,想要尽快去适应这种环境。 走在前面那个中年男人虽然没有说话,不过也没有对恭依教谕解说的行为做出什么反应,甚至还特意放缓了脚步。 约莫两盏茶的功夫之后,向南他们终于被带离了热闹了人群,来到了一座吊脚竹楼前。 向南几人被留在楼下,中年男人上楼禀报。 过了一会儿,竹楼上传来脚步声,一位裹着头巾蓄着掌长白胡子的老人家捏着一支细长烟杆在一名年轻姑娘的搀扶下走了出来,站在楼梯上看见向南就露出了一个笑,先是行了个礼,而后被扶着踩着竹制楼梯缓步走了下来。 先前上楼通报的那位中年男人则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盯着老人,以防老人摔倒,好及时出手拉人。 看到老人的笑容时向南就狠狠松了口气,觉得此行应该会很顺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