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_第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节 (第3/4页)

十天时间,等率军真开到上庸的时候城防早已修建完成。何况上庸地势险峻,司马懿必不敢亲自来,若派遣偏将到此,我也没什么好怕的。”

    给诸葛亮的信刚发出,孟达就接到了司马懿寄来的信:“将军对国家的忠心天地可鉴。近日,有传闻说将军串通蜀国,料想这肯定是诸葛亮拙劣的离间计,我若信了,岂非让天下人笑掉大牙不成?”

    孟达笑了。

    司马懿仍被蒙在鼓里。自己至少有三十天时间筹备。

    仅仅过了八天,孟达就笑不出来了。他站在上庸城头,望见了远处铺天盖地而来的魏军。不多时,魏军开到近前,鲜明的旗帜已清晰可见。旗帜上写着大大的“司马”两个字。

    司马懿亲自来了,而且来得这么快。显然,他在上奏朝廷后并没有愚蠢地等待朝廷下达诏书即开始千里疾行。

    上庸城防离完成还早得很,城外只搭建了一圈单薄的木栅栏。

    “冲过木栅,全军攻城!”司马懿火速下令。

    孟达只能据城死守,他唯一的希望就是拖延时日,等待蜀国援军的到来。

    来不及了。

    他发去向蜀国求援的信已经晚了时日。他更不知道的是,蜀国丞相诸葛亮出于地理因素等诸多考虑,早将战略方向定在北部雍州而非荆州,即便派出援军也只有小股部队,于事无补。

    基本上,孟达算是被诸葛亮彻底放弃了。

    “加紧攻城!”

    魏军在司马懿的指挥下,向上庸城连番发起猛烈的攻势。夜以继日,丝毫没有停歇。

    第十六天,上庸城被攻破,孟达被斩首。

    司马懿盯着面前孟达的首级。他仍向往繁华的京都,仍向往权力核心尚书台。但现在,他意识到:成功的路并非只有一条。

    “把首级献给朝廷。”

    顺便,也让陈群看看。

    太和浮华案

    转眼间,曹叡继位已有几年。这几年他过得不太顺心。公卿朝臣总是抱着团跟他作对,但他对臣子的控制力却相当有限。毕竟,任免官吏完全靠定品成绩作为依据,而定品成绩则由各地中正官说了算。再有,曹叡越来越发现,只要随便拎出一个小官吏就有可能是某位重臣的亲戚,朝臣和地方官是一家子,上级和下级是一家子,还都是声名显赫、势力雄厚的大家族,惹一个就是惹一片。曹叡谁都惹不起。

    魏国太和二年,即公元228年,曹叡忍无可忍发了封诏书:“尊崇学问是士人的本分,可现在有太多官吏不堪其任。现敕命各州、郡推举士人务必以学问优先!”

    用脚后跟都能想到,根本没人搭理曹叡。

    然而过了一年,到太和四年,一件出乎曹叡预料之外的事发生了。

    这天,司徒董昭突然上疏:“臣认为,士人应推崇忠信,摒弃虚伪。臣见当今有些年轻官吏不以学问为本,反而热衷于交际。他们结党连群、相互吹捧,实在有碍教化!”

    曹叡正为官僚抱团一筹莫展,他听到董昭的话不禁喜上眉梢,并急切盼望董昭能接着往下说。“说得好!董公不妨直言,想要弹劾谁?”

    “臣弹劾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中书郎邓飏等十二人。他们在京城邀名射利,号称‘四聪八达’。再有,中书监刘放之子刘熙、中书令孙资之子孙密、尚书仆射卫臻之子卫烈三人,仗着父辈的权势也结为一党,号称‘三豫’(豫,指排在“四聪八达”之后的小跟班)。这十五人都是浮华党徒,请务必严惩,以正朝廷风气!”

    董昭弹劾的“四聪八达”和“三豫”共计十五人,但史书中只记载了夏侯玄、诸葛诞、邓飏、刘熙、孙密、卫烈这六人的名字。至于说剩下几位究竟是谁,不要着急,我们还会在后文中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先来介绍这六个明确记录在案者的背景。

    先说排在“四聪八达”之首的夏侯玄,他是已故夏侯尚的儿子,不仅是夏侯氏年轻一辈中屈指可数的才俊,更是当时的大名士。董昭既然敢弹劾跟皇室关系铁瓷的夏侯氏,自是有恃无恐,因为他知道,夏侯玄并不太招曹叡待见。

    前不久,曹叡设宴款待众公卿,作陪的有毛皇后一家人。

    毛皇后的爸爸原本是卑贱的车工,因女儿得宠,毛氏全家都被封侯,一夜暴富。在酒席宴上,毛皇后的兄弟毛曾喝得醉醺醺,更忘乎所以喊道:“我也成侯爷啦!我也成侯爷啦!”

    毛曾失态的举止引得同僚暗暗讥笑,只是大家顾及曹叡的面子不敢表露。可唯有夏侯玄紧皱眉头,满脸都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