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节 (第1/3页)
果然,他俩话音刚落,启元帝就贺了声“好”,雷厉风行地下了旨意,“既然礼部尚书自知办事不力,念在尚书大人是两朝老臣,没功劳也有苦劳,就特准你告老回乡。” 天地良心,礼部尚书虽说是先帝朝混得风生水起的大臣,其实如今也才四十二,尤其是一句“没功劳也有苦劳”,简直是一巴掌扇在了他脸上,传出去他还怎么荣归故里?如意算盘落了空,礼部尚书谢恩时脸红脖子粗,活像个蒸熟的螃蟹。 启元帝话音刚落,梅子期就又跪了下来,说江南案全仰仗谢大人辛劳,自己不敢居功,而且事前与尚书大人同样有失察之责,望陛下明察。 “不愧是文相的弟子”,启元帝对着百官感叹,“办好了差事也不轻易居功,都是文相教导有方,严师出高徒,梅大人如此克己奉公,堪为官吏表率,既然礼部尚书告了老,那就由梅大人补缺。” “传旨,礼部左侍郎梅子期,查江南科举贿案有功,升为礼部尚书!” 梅子期心中一动,立刻跪下领旨谢了恩:“臣!领旨!” 被启元帝打乱了安排,文谨礼恨得牙痒,但转念一想,启元帝招揽了梅子期,手中还是没几个人,必然会派梅子期干些实事,可就算以后梅子期做出什么名堂,也得顶着师从他文谨礼的名声,何乐而不为?梅子期和启元帝总不会蠢到自毁长城。 自以为稳占上风的文谨礼放下心来,暂将梅子期放到一边,耐心等待时机。 “谢钦差”,启元帝终于看向了谢九渊。 来了,百官心中都嘀咕道,这才是进了正题。 “臣在。” 启元帝又点了吏部尚书的名:“罗尚书,朕恍惚记得,吏部左侍郎一职,似乎空了有一两个月了。” 吏部尚书顿时一身冷汗。 文谨礼一怒刚平,这下是怒不可遏。 吏部左侍郎为什么空缺了一个多月?因为这是文谨礼精心为自家儿子准备的萝卜坑,就等寻个好时机,用荫官的由头把文崇德塞进去。朝堂上还有哪个地方比吏部更适合上下结交? 大楚朝沿用前朝官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乃是朝堂中枢。 户部尚书秦俭和兵部尚书金戈,都是埋头办事、不屑投靠文谨礼的人,也可以说是启元帝的人。 刑部尚书和工部尚书都是文谨礼的门生。 礼部尚书刚换了梅子期,明面上还是文谨礼的门生。 这五部尚书站队都还算明确,唯独吏部尚书罗什是个左右逢源、滑不溜丢的老狐狸。 吏部掌着天下文官的调动考校,职权特重,是六部之首。 所以罗什这个吏部尚书大可不必两头讨好,之所以如此,实是本性使然。 然而,两头讨好在风平浪静时行得通,一旦起了波澜,必然是两头都讨不着好,而且是最先被夹在中间难做人的。 “是”,罗什干巴巴地应了一声,解释说,“前任左侍郎回乡丁忧,臣一时未能找着合适的补缺,请陛下恕罪。” 启元帝笑了笑,“罗尚书谨慎用人,何罪之有?吏部是六部之首,于人选上谨慎一些,罗尚书有尽职尽责之功。罗尚书,谢大人如何?” 罗什无奈夸道:“谢大人有勇有谋,公正严明。” “可堪为吏部左侍郎?” 启元帝这是铁了心要从罗什口中要句准话,罗什只得跪地一拜,道:“若能得谢大人,实乃我吏部之幸。” “好!” 启元帝看向谢九渊,道:“谢钦差,罗尚书都如此说了,那朕就封你为吏部左侍郎,你可要用心办事,不要辜负了罗尚书的美言。” 还美言,罗尚书都快厥过去了。 谢九渊忍了笑,正了神色,跪地一拜,跟着启元帝一起膈应人:“臣领旨!绝不辜负罗尚书与陛下期望!” 启元帝满意点头,“嗯。众卿家,还有何事?” 百官同情地看了眼吏部尚书,趁着启元帝心情好,把该禀的事都说了,到了下朝的时候,已是太阳高挂,将近午时。 三宝公公替谢九渊领了朝服,一路寻思着谢九渊如今封了官,再在东暖阁住着不是个事,他把朝服收到东暖阁,回到御书房刚想进言,启元帝自己就做了安排。 顾缜对三宝吩咐道:“午膳摆在珠镜台吧,桃花开得正好。让世子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