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5节 (第2/3页)
突厥这样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定襄、榆林的“草”已经被他们啃光了,自然要继续往水草丰茂的地方迁徙,今年冬天已经入侵了更南边的雕阴,越是往南,越是富庶,突厥可汗想到自己年轻时所见识过的大魏京师的繁华,难以抑制自己和属下们鼓噪的内心。 雕阴之下是延安、上郡,然后就是京师,距离不到一千里,趁着新生的王朝正在虚弱期,长驱直下,打他们个措手不及,这收益是任何人也难以抗拒的诱惑。 正好张阔向突厥递了橄榄枝,两方一拍即合,从北方与西北进军京师。京师一破,广大中原腹地,如探囊取物。 张阔二十万,还有十五万凶残的突厥大军,正在厉兵秣马,往京师而来。赵霍发现,自己刚到手的皇位,要坐不稳了。 于是,他立刻召集了谋士、下属、儿子们前来商量。 最终定下了领军人物。 这一仗关系到新朝的生死存亡,只能胜不能败,所以自然要用最有把握的人选。 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除了军士平日的训练,便是战场上领导者对大局的把控了,所以,主帅非赵侑莫属。 只有他,连续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足智多谋,能以最少的损失出奇制胜。新朝需要这样一场辉煌的胜利来巩固人心。 “父亲,出征在即,有一事悬而未决,儿上了战场也无法安心。” 朝上受命之后,赵侑又单独求见了赵霍。 “阿侑还有何后顾之忧?”赵霍听闻此言,面色肃然,心中也有些凝重。 他满以为赵侑要说的是朝堂上的政务或者军中补给后勤之类的隐患,或者是借机要求更多的权柄。 “婚事。” 赵侑此言一出,赵霍顿时松了口气,甚至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笑骂道: “这也值得你特意来说!” 他原是答应了赵侑,以南定京师之功赐婚,但在太原时就打压了赵侑一次,南下过程中赵侑又立下了汗马功劳,怎么可能一个小小的赐婚就打发了,因此依然还是封了王爵和食邑。赐婚的事,因着二儿子赵俣的婚事还没定下来,赵侑又没催促,他便先搁置了。 “还请父亲成全了儿!”赵侑郑重下拜。 原本,他是想先赢得萧宓倾心,征得她的同意再请赵霍赐婚的。只是最近他却发现,两人的关系虽然从陌生到亲近,却进入了一个怎么也无法打破的瓶颈。 无论他怎么做,她对他的位置定义似乎都止步于一个可信赖的朋友,但凡他的所作所为超越这条底线,她便会立刻躲得远远的。 他本是想再给她一些时间,但这次出征的人员安排,却让他不得不改变计划。 父亲大约是出于一种不想让他彻底掌控北征军的目的,将阿信留在了京师驻守。 他能感觉到,萧宓对自己双胞胎弟弟的好感度并不低。阿信天生就招人喜欢,而他在萧宓心里的地位又不稳固。若出征前不能定下名分,他实在不放心。 “你可想清楚了?不后悔?”赵霍再次确认道。 坐到了如今这个位置,他倒是越来越觉得,让萧宓成为赵侑的正妻是个极好的选择。 赵侑这小子太聪明了,有个骁勇善战又亲的仿佛同穿一条裤子的双胞胎弟弟已经是如虎添翼了,若再如同赵佶那样配个有实力的岳家,他恐怕连觉都睡不安稳了。 既然小子年轻,将情爱看得重于权势,非得要娶那萧家女,他为何不成全呢。这样还免得将来给他配个看起来清贵实则毫无用处的岳家,落下埋怨。索性那萧家女儿,容貌品行都不错,还有一手绝妙的医术,身份上也封了县主,娶进家门也不算太丢份的。 至于他的另一个儿子赵信对那萧家女儿也甚为上心,将她许给其中一方,会引起兄弟不睦……这对双胞胎兄弟,太和睦了他反而不踏实,有些间隙才恰到好处。 “不后悔,请父亲成全!”赵侑坚定地道。 “那好,既是你自己所求,为父便遂了你的心愿吧。”赵霍一副慈父无可奈何的模样,“你这孩子从小性情冷淡,难得有如此喜爱的女子,为父也不当这恶人了。” 赵侑欣喜称谢,赵霍又道:“但规矩还是不能坏,你的婚期得排到你四哥后头。” 这点赵侑完全不反对,赵俣只比赵佶小三个月,开了年就满二十,今年之内肯定会成亲,待他打完仗回来,正好就可以开始准备婚礼。 * 去年过年的时候,萧宓一家人在路上被裴家围追堵截,甚为狼狈,今年在京师安顿下来,总算能安安心心过个好年。因此萧氏发了话,一家上下便十分隆重地准备起年货来,萧家的宅子,虽然只是别院,也要从里到外好生装扮打扫。 萧宓向来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