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9章 战事 (第1/2页)
“前后遇见了三回,贺兰夫人和少夫人都很和气,于是报上了家门,相互结识了,彼此觉得投契,所以在回程路上,陪老夫人说了一路话。“汪岐兰简单的解释一番。 吴勉哦的一声,并不多问。依照博泰大人家的家风,女眷们必是修养佳的,与兰娘投契并不奇怪。他提起桌上的暖壶,倒出一杯热腾腾的茶,递给汪岐兰 “不过,”汪岐兰接过茶水,“我看贺兰夫人的样子,好像忧心忡忡,这几日朝堂上,是否有与博泰大人有关的大事?” 庶吉士们常被叫去做廷上书记,这朝堂上的事消息可谓灵通。 吴勉略一沉思,便开口道,“的确有大事,我听一同仁说起,昨日皇上听闻准噶尔内乱,欲对其用兵,召众臣商议。由于受先帝当年西师之役败绩的影响,满朝文武议论纷纷,多持否定,惹得皇上面色极为难堪。博泰大人起先并未发言,后见此情形,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独自奏请办理此役,皇上当廷准了奏。想来贺兰夫人所忧虑的事,正是博泰大人所担下的平西之役。“ “若是如此,难怪她忧心至此。”汪岐兰喃喃道。 准噶尔汗国叛乱一向是大金国的心腹之患,从祖皇帝起,便陆陆续续与大金国兵刃相见,攻杀逾七十年。先帝在位时,挥师西进,却逢准噶尔汗国强盛时期,大败而归,签订合约,以杭爱山以界,才止息了战争。这一败,打落了大金国军的士气,之后大金国在平叛过程中,稍遇挫折,便有大臣认此为天意。 元盛帝一向对先帝之败耿耿于怀。如今准噶尔内讧,元盛帝定认为是大好时机,岂肯错过? 博泰定是知晓元盛帝心意,分析过利弊,决心替大金国拔出这根心头刺,所以自请出战,这背后,朝堂的反对,自身的安危,皇上的期许,无一不是压力,压在博泰一人身上。 当年大小金川平定,博泰历尽艰险,刚回京中过了三四年的安稳日子,又迎来了更难更险的准噶尔之役,怎能不让母亲忧心?汪岐兰心情亦随之沉重。 吴勉见汪岐兰面色凝重,心中有些诧异,兰娘是在替一面之缘的贺兰夫人忧心吗? “兰娘,你无事吧?“吴勉轻声询问,将一只手覆上汪岐兰的,打断了汪岐兰的沉思。 “我无事,”汪岐兰回过神来,顺势将手放在吴勉的手中,从他掌心传来的温度令她感到心安,“我母亲去的早,今日与贺兰夫人交谈,她对我仁慈关怀,令我想到了母亲。如今战事当前,匹夫有责,我在想,有什么事是我可以为贺兰夫人、为大金国做的。” 吴勉用掌心摩挲着汪岐兰的手,一双眼睛望着她,温润而平和,“兰娘,若你有什么想做的,便去做吧。我相信,只要是你做的,必是好的。“ 汪岐兰凝望他片刻,忽然靠近,张开手抱住他,将头搁在了他的肩上。 “谢谢夫君!”她在他耳边低语,见他的耳根如同烧着了一般,迅速红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