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那些爱情_第3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1节 (第1/3页)

    但,实际上自汉高祖刘邦执政后期,朝廷权柄就已经渐渐被吕后所掌控。所以刘邦死前,才会对着戚夫人做《鸿鹄高飞》之歌,说吕后“羽挧已就,横绝四海”,势力已经大到让他这个皇帝无能为力了。

    而刘盈即位之后,一方面还未成年,另一方面在强势的母亲面前一直没有什么话语权,所以,朝政大权更是被吕后一手掌握。

    所以平心而论,这种情况下,这个少年天子想要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是非常困难的。

    2、关于吕后和戚夫人。

    首先得明确一点,戚夫人死得并不冤枉。

    当时,在汉高祖刘邦身边,其他的妃嫔也有不少(薄姬、管夫人、赵子儿、曹氏、万氏等)。但刘邦驾崩之后,吕后只杀了戚姬一个,核心原因是她一心想要夺储。

    刘邦宠爱哪个妃子之类的,恐怕对于吕后而言无关紧要,但是谁敢打皇位的主意,那——就是不死不休了。只这一点,就决定了两人间不共戴天的关系,然后两方争嫡,最后戚姬死在了吕后手里。

    平心而论,吕后作为原配,和她所生的两个孩子,这么多年为刘邦的帝业牺牲了多少,而戚夫人只想坐享其成……天底下哪儿来这样的好事?

    至于吕、戚之争,如果戚夫人的儿子真的当了皇帝,吕后他们母子三个只怕也好不到哪里去,成王败寇,自古如此。

    3、吕后和刘盈母子之间,最大的问题是相处方式。

    首先,刘盈不适合做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自古“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义不理财,善不为官”,这个孩子自幼因为父母都太过强势,又不怎么受父亲宠爱,所以就养成了太过善良怯懦的性格(这一点,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双亲得负全责,而刘邦一度要废黜他的理由竟然是“不像他”,真正愧为人父。)

    然后,吕雉的政治手腕和能力都十分出众,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实在算不得聪明。

    像刘盈这样倔强却心软的孩子,一般来说,其实并不会很难以相处的。

    因为善良,所以他始终站在弱者那一方,如果吕雉可以和孩子言辞垦切甚至声泪俱下地述说自己这么多年的艰难与不幸,再直陈戚夫人母子对她的危肋是关乎生死的话,大概很有可能把儿子拉到自己这一边来前面已经说了,这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孩子,他从来都同情弱势的一方,对别人都非常心软,更何况自己的母亲?(起码,后来不会选择和母亲僵持对抗。)

    但是,吕后对待刘盈的态度,从始至终都是强势压制型的。其实,这几乎是很多父亲不负责任的家庭的通病,因为父亲在家中的缺失,所以母亲一肩承担了几乎所有压力,太过沉重太过压抑,所以她在对待孩子的时候,就会比较强硬,要求孩子必须听话顺从一我这么辛苦艰难这么为你牺牲,你怎么可以不懂事不听我的话?(一般就是这种逻辑)

    而吕后作为一个在生死存亡的政斗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强势女性,在这方面只会更加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对十几岁的非常简单善良的刘盈而言,弟弟如意和长兄刘肥都是自己的家人,是血缘之亲的兄弟,也是弱势的一方。而母亲,在他眼里恐怕一直都是一个无比强势也并不亲切的存在。

    所以,在吕后要对他的兄弟们下杀手时……他怎么也无法接受,于是拼尽全力来阻止。

    而吕后对于儿子的“不听话”应该是非常愤怒的,所以她简单粗暴地采取了强势压制的手段在刘盈的重重保护之下,趁隙杀了如意;把戚夫人做了“人彘”;在宴席直接向刘肥投毒;不顾刘盈的意愿为他娶了不到十岁的张嫣……

    从理性上来讲,吕后的对自己的敌人(或潜藏的敌人)赶尽杀绝,从他们母子三个的利益上来讲,其实是没有错的,甚至可以说是在保护她的两个孩子前面也提过了,如果争储失败,其他人对他们母子可未必有多仁慈。

    所以,作为母亲她占理。

    可,家从来就不是一个单讲理就行的地方。“情”从来都是摆在“理”字前面的。

    在对付政敌时,其实真的需要考虑一下儿子的感受(比如那么残忍地杀了戚夫人还让儿子去围观之类,简直不可理喻……)

    作为一个政治上的强势女性,她把政斗中的手段用到孩子身上来……不得不说,是失误至极。

    所以,母子之间的隔阂日渐加深,最终吕后的一双儿女,刘盈英年早逝,刘乐紧随其后……独留她白发人送黑发人……都是悲剧。

    4、对于吕雉这个人物,看史记的时候,感觉是十分复杂的。

    这是个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强势女性。从最初耕织为生,教养儿女的民妇吕氏,到后来掌握社稷、权倾天下的吕太后。她的人生道路上充满了凶险坎坷,受过了太过的身心摧残与折磨。

    而经过早年这些磨难,她被一点点砺炼出了坚韧强势的性格,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心机手段。同时,也因为逐步强盛的权欲而淡漠了亲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