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4/6页)
个时候居然还敢往枪口上撞。 其实这件事也怪不得内阁,先帝爷太能折腾,不仅把内孥国库败了个精光,还和宗室勋贵那里借了不少银子,勋贵那边也就算了,当初借出去的时候也没想着还能收回来。宗室那边就不行了,本朝宗室不领实权,但享封邑,每年就指着那些税银过活了,先帝爷也不地道,他压根就不是借,直接就是明抢,当时要不是几位宗室族老还压得住,说不定宗室就能大闹一场。 没办法,内阁当时就替先帝给宗室签了保票,十年为期,归还税银。当今即位这些年,也算是殚精竭虑了,天天扒拉着算盘过日子,前几年好不容易给国库里填了个底,想着接下来能过几年舒心日子,结果一场大灾,又把一切打回了原地,国库里真是空的连老鼠都不爱在那扎窝,也就这两年稍微收了点银子,原本内阁也不敢把主意打到军费上,但这群武勋也实在是太过份了,居然张口就要六百万两军饷,呵呵,你们怎么不去抢呢。 武勋们也委屈啊,你们这群酸儒就会耍嘴皮子欺负我们这群老实人,前几年老喊穷老喊穷,给我们发的那点军饷也就将将够我们吃个饱,要不是当时战况紧急,得先一致对外,我们才不吃那个亏。现在国库里有余银了,是不是得先给我们把旧账结了,总不能让我们在前线拼死拼活的却连抚恤金都发不上吧。 这两方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见天的在朝堂上吵。武勋就一个要求,内阁必须给他们补银子,不然他们就不出战。内阁这几位呢,就咬死了没钱,有钱也不能让你们这么大手大脚的花。两方从开年开始吵,一直吵到这都快入春了还没个结果。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武勋这次是被内阁给套进去了,他们就拖着户部不结款,武勋那边干吵那么些天,到现在也没见着一个仔儿,等到六月,北疆换防,他们又得回疆场,到时候内阁就更不认账了。 最后不得已,武勋们退了一步,三百万两白银,缺一文他们都不会走,内阁里待得都是什么人,人精里的老山参,活出味了都,那群人一个心眼都能掰成八瓣儿使,得寸进尺这套八百年前他们就玩的溜溜得,反正他们手里捏着粮草,真撕破脸看谁怕谁,最后,武勋们忙活了小半年就只拿到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还有三个月的粮草,简直就是欺人太甚。所以这两个月,朝堂上武勋和以内阁为首的文官体系摩擦不断,火药味十足,今天你给我挖个坑,明天我暗地里在你背后插两刀,你来我往,看谁怕谁。不过,到底上面还有圣上压着,明面上彼此倒还没有真正的撕破脸。 但现在,赵秉安看着这题目真的只想哭,真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他就是那条池鱼。他现在算是明白了,考场设在校场,估计这是武勋们给文官的一次示威,文官们反应过来也不甘示弱,直接出了这么一道题来恶心你。 这道题要说难答也不难答,选一边站就是了。可这对其他人都无比容易的选择,到赵秉安这就比较难做。赵秉安是科举晋身不假,可他背后的永安侯府是实打实的勋贵,虽然他祖父已经致仕,但在当年却是战场扬名,建的功立的业,而且他大伯手里还掌着兵部的半壁江山,这种情况下,他选边站队就得非常慎重了。至少他不能像考场里的其他人一样,一味的抹黑武勋那一派,不然一个忘恩负义的名声是跑不了的,再说他以后在勋贵那一系里又该如何见人呢。 站在武勋那一边就更不用想了,除非他以后一辈子都决定在侯府里仰人鼻息,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整整一个时辰,赵秉安都拿不准主意,额头上都是憋出来的汗,最后他实在没办法,只能用在他看来最稳妥的一招——和稀泥! 虽然不能明着站队,但是可以有个偏向嘛。阅卷的大人们觉得“御外”这个词刺耳,咱们就着重“安内”,反正这两年的政绩确实可圈可点,多夸夸总是没什么错的,好话谁嫌多呢。 这场策论为期两天,当天下午就有人交卷出场了,倒是让考场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sao动,这人还真是老熟人,苏煜苏大公子,临出去的时候还特意绕了考场一大圈,就为了从赵秉安身前的考门出去,出场前还特意给赵秉安抛了个幸灾乐祸的小眼神,那模样别提多得意了。可惜,赵秉安忙着答卷,没注意看,这倒是让他更呕的慌。领路的小童看他一会儿眉开眼笑,一会儿咬牙切齿的,心里怕的很,这人不会是把脑子考坏了吧,赶紧快走两步,直到离他足够远了心里才觉得安稳了些。等把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