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节 (第2/3页)
海中,前一刻还是风平浪静,一帆风顺,转瞬间惊天骇浪,船毁人亡。 ………… 从姚家出来,赵师爷径自带着傅云启和傅云英去贡院街,生员们要返回江城书院,赵琪急着往范府去打听崔南轩南下的原因。 大家拱手作别,各自散了。 “有把握得第一吗?” 回到家中,丫头们奉上温茶,赵师爷撩起道袍衣角,端坐于正堂前,劈头就问。 傅云启瞠目结舌,惊出一身冷汗,意识到赵师爷不是在问自己,偷偷瞟一眼傅云英。 幸好不是在问他。 傅云英接过茶盏送到赵师爷面前,道:“老师不是教我要戒骄戒躁么?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不若别人多矣。” 赵师爷捋须微笑,吃口茶,“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若考赋诗或是古文,你确实不及赵琪、苏桐他们。考帖经,做八股文,却都是你的长项了。加上这半个月我不辞劳苦的指点教导,你一定位列前十。” 入院考试比童子试简单,靠的无非是死记硬背的功力和对格式的套用,真正考文采的地方不多。 所以像赵琪、苏桐这样才华出众的学子很难在入院考试中出头,因为大家都答得差不多,纯粹比记忆力和底子扎不扎实而已。 大才子考帖经,一身才气无处使。 傅云英基础打得牢,擅于模仿,文思不如苏桐、赵琪,对文题的把握力和阐述论证逻辑却比他二人要强。而且她少年早熟,眼界比同辈学子更为开阔。 赵师爷信心十足,觉得她很有可能拔得头筹。因为她不仅准备充分,正好年纪比苏桐和赵琪小,又生得灵秀,这可是一大优势。 科举考试中有一条众所周知的潜在规则:考官一般会对年纪小、风姿出众的考生格外宽容优待。 比如金銮殿上那位万岁爷爷就毫不掩饰自己对相貌过人的官员明显的偏爱,喜欢招揽年轻贡生,也不管官员是否有真才实干,合眼缘的就拎到身边当差。先帝在位时也是如此,身边一众文臣个个俊雅斯文,崔南轩就是他破格提拔的。 属国使者来朝进贡,见到当朝几位内阁阁臣,为他们的风采所慑,呆若木鸡,辛辛苦苦学会的官话忘了个精光,回国后特意上表表达倾慕之情。士子们引以为风雅之事。 别看阁老们一个个老沉持重,私底下也会在意自己和其他同僚孰美孰丑。 江南富贾之家为此专门挑选眉目清秀的娈童养大,供其科举,以待其高中后回报养育之恩。南方士子极为重视容貌风度,士子傅粉描眉,蔚然成风。至于不惜花费重金添置华贵衣料装饰自己,打肿脸充胖子也要买几个清秀书童随身伺候,更不必提。 科举考试是士子们生活的重心,这种重视外貌、追求风度的风气自然而然也影响到学校书院。 年纪最小却气度沉稳的傅云英无疑占了很大的优势。 还有一点,傅云英的字写得好,有大家神韵。 这也是能获得山长、主讲偏爱的一大亮点。 “却不是我妄自菲薄,学问之事,向来难以论定。”傅云英平静道。 考都考了,最后结果看山长如何评判。 赵师爷一哂,撇撇嘴角,手指轻点傅云英前额,抱怨道:“和你二哥一样没趣儿。” 他的学生,就应该自信满满,潇洒不羁,最好头一个走出考场,当众鄙视其他学子,其他人恨得牙痒痒,也拿她没办法,还得赔笑脸找她讨教,这才好玩嘛! 傅云英笑而不语,她知道赵师爷在想什么。 考试的时候她确实如那天对赵琪所说的“尽力而为”,她不怕锋芒毕露惹来其他人的妒恨猜忌,少年人,当有少年意气。 虽然她心态上并非少年,但镇日置身于一群英姿勃发、朝气蓬勃的少年学子当中,免不了被他们感染。 不过也要注意分寸,自信从容和自大自满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她记得陈葵说过,入院考试的前十名有特权,可以自己选择入住的斋舍和同住的舍友。她不敢肯定自己一定能排前三,但前十她还是有信心的。 傅云英瞥傅云启一眼。 但愿九哥能考进前三十名成为正课生,她这么辛苦督促他温习功课为的就是这个,和其他人住委实不方便,和自己的哥哥住最妥当。 傅云启捕捉到她的视线,挠挠头,嘿嘿一笑。 傅云英想起一事,打发他出去:“九哥,你去书房把今天考试写的文章默写出来。” 傅云启愣了一下,“英姐,今天也要逐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