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4节 (第2/3页)
并且直接将矛头对准霍明锦,认为火、药库失火的事和他有关。 听到这里,傅云英心中一紧,“火、药库由军器监管辖,和霍指挥使有什么关系?” 陆主簿看看左右无人,压低声音说:“你有所不知,霍指挥使曾在北边戍守多年,虽然现在不领兵了,但军器监的少监是他昔日的部下,这回锦衣卫负责抓捕军中jian细,据说爆炸的事和那jian细有关,可霍指挥使让jian细跑了,沈阁老一向和霍指挥使不对付,出了这种事,皇上龙颜大怒,他当然要趁机把霍指挥使拉下来。” 傅云英眉头紧皱。 难怪他们进京以后发现街道上的行人明显比平时稀少,宫中气氛古怪,霍明锦刚到京城就被带到皇上面前回话,崔南轩贵为吏部侍郎,竟然亲自调查霍明锦遇刺事件,一个挨一个审问当天在场的人…… 火、药库爆炸,京城人心惶惶,各种稀奇古怪的传说闹得沸沸扬扬。老百姓喜欢人云亦云,这种天灾人祸最后往往会被传成是不祥的预兆,皇上得位不正,本身最忌讳这种事,这一次一定会找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来顶缸,以抚慰人心。 就像以前突发异常天象,有些皇帝会选择杀几个大臣平息流言一样。 这一次,那个人就是霍明锦。 可火、药库爆炸,根本和他无关啊!至于jian细被人劫走…… 如果不是在驿站遇到自己,霍明锦不会特意等到天亮才出发,那么jian细未必会被劫走,他也不会因为分心中箭…… 傅云英回到自己的号房,窗前一缸肥厚碧绿的莲叶,日光下叶片绿得反光,像涂了层蜡,缝隙间潺潺水波流动。 她想起霍明锦走进演武厅前和她说话时温和的语气,他很镇定,难道这一切他都预料到了?他有脱身的办法? 还是他怕她愧疚,才故作平静? 她揉揉眉心,喝了口茶,慢慢平复心情。 不一会儿,石正过来找她,告诉她之前带回来的文书、供词不小心全烧毁了。 她面色冷下来。 石正抹了把眼睛,支支吾吾道:“大人,文书交给余评事后,余评事便不许小的去查阅供词,昨天余评事的号房走水,里头的文书都烧了,小的去看过,张氏一案的供词只剩下几张验尸记录……” 傅云英摆摆手,“也罢,你下去吧。” 石正叹口气,嘴唇嗫嚅了几下,欲言又止,出去了。 傅云英若无其事,先去找余评事讨要供词,余评事拱手作揖,给他赔不是,旁边的人打圆场,道:“傅司直,张氏人都死了,这案子是刑部和都察院都通过的,你查来查去,刑部那边不认,也没什么用。” 她沉默不语,像是被说服了,气冲冲出了号房。 余评事等人看她走远,摇头失笑。 这小子,还是太年轻了。 傅云英从走廊出来,却没往自己的号房走,径直去里院找大理寺少卿赵弼。 赵弼这边的人得过吩咐,从不拦她,看她来了,寒暄几句,道:“少卿在里头,你进去吧。” 她走进当中一间前厅,赵弼已经听到外面说话的声音,放下笔,沉声问:“何事?” 傅云英走上前,将自己暗中多备的那一份藏在袖子里的供词拿出来,说了张氏冤死的事。 赵弼接过供词和她写的详细查案记录,唔了一声,道:“大理寺不通过审核复查,刑部和都察院无权结案,你找到的这些证据可以为张氏翻案,我这就把案子打回刑部。” 傅云英缓缓吐出一口气,赵弼此人说不上有多清白,有时候也会因为背后的利益关系和刑部、都察院的人妥协,对某些案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他经手的案子,一定会查一个水落石出,断案正直,有理有据。有他这几句话,张氏一定能昭雪。 “张氏已经死了……韩八斤和她并没有留下后人……”赵弼放下供词,抬头看她,“你何必还为她奔走?要知道,你已经得罪刑部了,尤其是刑部侍郎,恨你很得牙痒痒,你这次还往上撞,就不怕仕途尽毁于此?” 这个问题身边的人问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