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1节 (第2/3页)
。 百合眼珠子一转,轻声又说,“在给太后娘娘吃之前,您这也是帮太后娘娘检查呢。” 秦嬷嬷瞪了百合一眼,随即笑了起来,“你这丫头够了伶俐,好了,赶紧收拾起来,这些个都是好物件。” 秦嬷嬷还是吃了一个卤兔架,只等她吃好,才带着百合去了皇宫,一路上对百合态度好了很多。 一切都准备好,这午饭时间也到了。 意料之外的是,太后这小厨房里的人,提着烤鸭过来的时候,正巧被身上跟前的孙德喜公公瞧见了,他在皇上那儿说了两句话,把这皇帝陛下也给招惹过来了。 这才等阿楚把饭菜放到餐桌上时,除了太后之外,还有皇帝和静妃娘娘。 太后好笑的看着皇帝,打趣笑他,“你放着好好的御膳房做的饭菜不吃,偏生到我这里蹭饭,还当小时候一般。”、 原来,当年,先皇去世的早。年纪轻轻的唐明皇就继承了皇位,但是他一个人住在偌大的宫殿,面对一大桌子的菜,都食不知味,每次都在饭后,再偷偷的跑到太后跟前蹭吃的。 从唐明皇娶妻开始掌管朝政的之后,就不曾这样过来太后这里吃饭了。 这次唐明皇带着静妃前来,一晃之间,让太后想起了多年前的事,生了几分感慨,倒是又带回了他们母子相处的温馨时光。 唐明皇被太后这般一说,倒是想起了那个时候他们母子一起吃饭的场景。 感概说道,“是啊,这一晃多年,朕还记得当年的情形呢。” 因太后和皇帝都怀念起旧时光,这气氛一下子就低沉下来,静妃也瞧了出来,随即笑着说道,“今日圣上是来陪太后娘娘用餐的,该是高兴开怀。” 她说完,对着站在一侧的阿楚道,“快别愣着了,赶紧开始给主子们布菜。” 显然是把阿楚当成奴才使的语气,阿楚当下虽是不高兴,却还是上前。 这些皇宫内院的主子们也是够轻松的,饭菜都放到桌子上了,他们只需要动动筷子,夹到嘴里就好,偏生还要人给他们一一分好,夹到碗里。 好在太后阻止了,她转头瞧着阿楚,“今日倒是辛苦你这个将军夫人了,哀家留你在宫内住上两日可好?” 阿楚闻言,立刻跪了下去,“太后娘娘您想留在阿楚在跟前,自然是疼阿楚,但是,阿楚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需要每日哺乳,阿楚、怕是不能答应了太后您。” “这样啊,那便罢了,等会儿陪哀家说说话儿再回去。快起来吧。”太后虽是觉着有些遗憾,还是没强求。 倒是阿楚与太后之间的谈话,引起了唐明皇和静妃娘娘的注意。 唐明皇瞥了一下阿楚,随即吃了下孙德喜夹的菜,才问道,“你就是那个才华名贯临安城的唐家嫡女?太后寿诞应当让你来弹奏一曲,听闻你弹奏的曲子,有学士称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阿楚一听,怎生觉着,忙于朝政的皇帝陛下还这般八卦,连她的事情都知道的这般详细,她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是什么曲子,能只应天上有。 她当然不敢直接问唐明皇,恭敬的回答了个模棱两可的答案,“阿楚现在是宋府宋将军的嫡妻。” 唐家嫡女的身份只会拉低大家对她的好感度,毕竟,她爹与唐九龄是重犯之身,唐氏姐弟四人的身份也不多光彩。 反而是宋临辞将军的嫡妻,这个身份多显得高高早上。 这个回答虽是让皇帝陛下没什么话可说,却让静妃显得不满意了,想到她儿子,堂堂正正大将军,怎么可能娶一个死囚犯的女儿,而且,还要帮着唐家养那三个小的。 当然,关于宋临辞的事情,单于静已经查的差不多了。毕竟宋临辞根本就没有任何隐瞒自己事情的必要,只要一查就能知道。 说实话,单于静并不满意阿楚这个儿媳妇,怎么看都配不上她人中龙凤的儿子。 这才听到阿楚说她是宋临辞的嫡妻时,单于静的脸色瞬间变了,张口嘲讽,“你这身份恐怕不够当他的嫡妻吧。” 阿楚还不明白,这静妃娘娘的话是什么意思? 她够不够资格,不应该她来说吧。宋临辞都没吭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