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8节 (第2/3页)
地方的话,应该和燕王曹宇换个封号。 之前辽东这地方在公孙家族手上,燕王曹宇也没往这地方来,但是曹绍一个晋王被封到这里,名义上总是说不通的。 唯一一件能解释的就是辽东之前不是曹魏彻底掌控的地方,相比于之前已经被彻底纳入曹魏的行政体系的地方,辽东还是块没人动过的大蛋糕,曹叡这可以说是满满的慈父心肠了。 曹绍在部分诸侯王入洛的这个年头吵着要回去,由不得司马师不发散思维。 原本司马师不是个爱猜忌别人的人,但是等到他居然遇到几回有人欲行刺于他之后,就不得不把别人多往坏处想了。 虽然刺杀是因为他和夏侯玄难免触动了一些本地豪强的利益,但是曹绍的身份如此敏感,司马师想得多一些总没坏处的。 之后隔壁孙吴还传来消息,说是五月份的时候,孙权的长子孙登没了。 孙登都已经是三十几岁的壮年了,都这么容易说没就没,曹绍还是一个六岁小儿,由不得司马师不担心。 司马师养曹绍,还真的就和养自己的孩子一样,cao心完有没有想要对曹绍图谋不轨,还想着怎么安排曹绍未来的出路。 但是总体来说,辽东的晋王国还是在司马师的掌控之中的。 他爹司马懿的处境却依然不算太好。 曹肇、秦朗和曹爽斗得再凶,都改变不了他们都是青壮派,而且在朝中的根基都不算深、和某些老臣还有龃龉的事实。 种种条件加起来,就导致了这三位以各种理由大肆地安插自己的亲信,生怕自己被对方给打败了。 因为大部分的大臣和这三位都没啥关系,再说还有一个司马懿,虽然被排挤得常常称病,但是他老人家才是朝中目前的多数大臣想要的选择,因为有交情、彼此之间还是讲情面的话! 放在哪位老臣身上,他们都不想往年轻人的浑水里趟。 有了这批人的支持,司马懿这个主要是掌兵权、在朝中的根基并不算太深厚的老臣一对三总算有了招架之力。 这个时候,就有另外三人那边的人提议,把晋王和晋王太傅一起召到洛阳来,一来全了皇太后思子之心,二来也好让司马懿和长子司马师团聚。 提出此建议的人用心不可谓是不歹毒,曹绍为什么远远地就藩不回来?还不是因为曹魏皇位传承那些不可说的事儿吗? 在一群人的推动下,召晋王入京的诏书居然也下来了,不过给了时间宽限,定在了正始三年。 在曹魏其余诸侯王盼之不及的入京旨意传到辽东的时候,司马师知道,自己和洛阳那边要开始慢慢地撕破脸皮了。 《晋书·景帝纪》载之曰: 魏明将崩,以子绍托于帝。 …… 正始二年,召晋王绍与帝入京,时帝为晋王太傅,亦受诏。 正始三年春三月,帝入京,而不见晋王。 齐王芳默然不作声,而大将军爽等责曰:“何不见晋王?晋王年少,君为太傅,有抚育之责,何以抗旨不尊?” 帝以疾托之。 时人讽魏明曰:蜾蠃本有子,何必负螟蛉。 意空演北乡旧事耳。 作者有话要说: 啊!!!! 蠢作者本来是想要按直接发表的,然后一个手贱,按了存稿箱,于是本来能保住的日更就这么没了qaq 内心吐血。 不过这一卷也快完了,就几章的事儿了,小天使们有没有想看的番外呀? 注释: “蜾蠃本有子,何必负螟蛉”是蠢作者根据诗经里螟蛉子的典故改的,诗经的原意是蜾蠃这种昆虫没有孩子,所以将螟蛉的孩子捡回来当自己的孩子养,所以螟蛉喻养子,当然了,现代科学发现这是因为蜾蠃需要储备粮所以……咳。据说这结果陶弘景那时候就发现过了哈哈哈 曹绍称呼郭太后为“娘娘”,这和我们现在知道的娘娘不是一回事儿。娘娘这词儿称宫妃成为定例起码也是宋时候的事儿了,汉朝那时候称呼宫妃之类的绝对没有这称呼啊233333 第116章 还政 司马师回到洛阳后自然住在家中。 张春华久不见长子, 自然十分思念, 镇日嘘寒问暖, 他的两个弟弟司马昭和司马干也都与司马师每日见面, 不过因为现在的局势, 他们可不仅仅是闲话家常而已。 就连张春华,都是有胆有识、见识不凡的女中豪杰, 在关系到司马家他们这一支的地位和权力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调动、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正始三年四月初,惠风和畅,司马师正待在家中院落中教导长子司马琛。 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