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节 (第2/4页)
堂上浸yin日久,不是赵昀这登基不过一年的皇帝能随便抗衡的。 不过之前赵昀就塑造了一个在史弥远的影响下热爱理学的皇帝形象,而朝中的理学宗师,真德秀此人执拗非常,论起理政才能其实不高,只不过因为他在理学方面很有威望,才达成了被征请后,一月之内升官数次的成就。 相比之下,主张更接近陆九渊心学的那位魏了翁,虽然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熹所著的各类注本的可靠性,如果单纯论对胃口的话,赵昀更喜欢魏了翁。 当然了,真德秀和魏了翁等人的力量,与史弥远余党的力量对比起来,还是有所不足的。 历史上的理宗在史弥远独相十年终于离世后,开始慢慢亲政,先打击史弥远余党,起用一系列廉正的大臣,再挽回史弥远的不恰当的金融体系对大宋经济造成的影响,现在的赵昀登基一年,虽然朝堂上的形势或许比历史上对理宗的要有利,但是理宗的皇位早已稳固,他的皇位却还有些摇摇欲坠。 不过沂王一系的嗣子如今是皇家最近支的宗室,赵竑死了,论理应当继承皇位的本就是他了,更何况赵竑的身上又背负着巫蛊的名头,作为仁厚地隐瞒了赵竑的罪责的天子,赵昀在朝中支持正统的那一派大臣心中的分量并不低。 又过了几日,赵昀总理朝中大臣名目,才想起来,大宋一直以来冗员严重,除了担任实事的职事官——同时此职又唤作“差遣”——外,还有判定品阶的阶官,除了在朝中担任实职的人,还有无数有才能却官位较低的官员。 在等着自己培养的人才爬上高位之前,他可以另辟蹊径,从底下人里进行提拔。 大宋的冗官虽多,但是在皇帝大规模罢免大臣的时候,却不用担心找不着替补,有足够数量的大臣能被提拔上来。 这已经足够了。 这种受天子提拔的官员,反而会对天子更为拥护呢! 作者有话要说: 宋朝副本简直是噩梦级别,好难打通啊qaq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卡文,我大概已经是个废作者了orz 第161章 蒙古 “大哥, 那蒙古人同西夏也打起来了,西夏与金国都在想着如何抗元, 如今总算能松快一下了!”垂拱殿内, 新晋的荣王赵与芮对着赵昀这么说道。 赵昀过继之前名为赵与莒,这赵与芮就是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在宗室之中的分量不是一般的重。 遵循同样是被过继来的孝宗皇帝的旧例, 赵昀追封了生父为荣王,又因为他有个亲弟弟, 赵与芮就这么继承了荣王的王爵。 不过赵与芮在史书上的存在感不高,历理宗一朝,也没多少描写,后来理宗亲子夭折, 选了荣王的独子过继, 是为宋度宗, 若不是沾了儿子的光,荣王在史书上真的没几次出场。 赵昀自从穿越后, 因为与赵与芮一母同胞,一直在悉心培养自己的这个弟弟, 希望能给自己添个助力, 赵与芮也不负他所望,暗地里帮他做了很多事。 “西夏原先附蒙抗金, 如今晓得自己是与虎谋皮,又改成了附金抗蒙,如此首鼠两端, 我看最后也讨不到什么好处。”赵昀这么评价。 赵与芮道:“大哥,前些日子金国‘赐’了一些良马来,原来商行里的那些人也从金国、西夏得了一些马种,马匹越来越多是好事,可是养马的地方不好找啊!” 确实,南宋除了马种以外,养马的区域也不好找,这对于南宋的马匹养殖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马匹的来源,除了自己培育之外,还能依靠战争掠取,但是战争掠取马匹的同时还能得到土地,然而南宋现在的状况,赵昀想想就觉得头痛。 “二哥,这件事你先别管了,我前些日子吩咐你的,你可命人做到了?”赵昀发动繁衍天赋后,对于马匹的繁殖是不担心的,他看中的还是足够充裕的、养马的牧场。 历史上的蒙古人南下灭宋之后,甚至有异想天开想要将繁华的中原大地变成牧场,后来才打消这个主意,中原平民死于蒙古人之手的数量高达当时总人口的90%! 蒙古统治中原后,规定实行初夜权,汉人新妇的初夜定要交给蒙古保长,汉人不得有姓名,一律以出生日期的数字代替——这也是为何大明的开国皇帝最初的名字为“重八”、父祖与亲族的名字都是数字的缘故——为了保证血统的纯洁,汉人在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