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3页 (第2/2页)
台了。我们学校又要多一个长江学者了!” 郭玉海这么严肃的人都忍不住被付青云逗乐了:“付校长啊,这可不是一个长江学者的问题啊。国际上的奖项你不敢想,国内的陈省身、钟家庆数学奖你也好歹想一想。” “你怎么不说华罗庚数学奖……我知道华罗庚数学奖是奖励五十岁以上的数学家,不要用这种眼神看我。”付青云揉了一下太阳xue,“学校里突然出了一个天才数学家,不能让我晕一会儿吗?我们华国的数学家,出成就的时候,大多都是在外面留学,或者留学归来后。哪有还在国内的时候就有成就的?” “陈景润先生。”郭玉海道。 付青云取下眼镜,用袖子擦了擦,道:“我倒是忘记这位老先生了。但陈景润老先生当年本来就是数学系的,卓青的本科却是经济系的……唉,不能用常识去框这些天才啊。” “我们国家,不缺土生土长的天才。当年于老先生,不也是这种人?如果他没有投身氢|弹研究,继续理论物理研究,说不定诺贝尔有他一席之地。”郭玉海很少吹牛,但于老先生,却不是他在吹。这个人的智商之高,从理论物理突然转行研究氢|弹,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没有超级计算机,他和手下的研究员人手一把计算尺,硬生生弄出了华国独一无二的氢|弹构型。 现在于老先生许多研究成果都是保密状态,若不是他去世那年媒体的宣传,大多人并不知道他研究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即使是现在,他的成就也只有一个“氢|弹之父”,具体成就,可能到氢|弹被淘汰的时候,才会被公开。 华国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并非未能取得可以在国际上青史留名的成就,获得那些人人羡慕的国际奖项。只是他们将毕生精力都交给了不可公开的、利国利民的研究。 “所以,不要小看华国人啊。”付青云将眼镜重新戴上,“我也该自信一点。我会以学校的名义,捍卫卓青的声誉,辟谣其他人对卓青的质疑。你也多提供一些卓青的事,最好是比较能吸引眼球,能表现出他痴迷数学的事迹。有这种事迹吗?” “有啊,他这个曾经的富二代什么富二代的花钱爱好都没有,满脑子都想着攒钱去买一台超级计算机。”郭玉海叹气道。 “……这个傻孩子,你没好好说说他?”付青云十分无语。 “说了,所以现在他的目标是多发论文,多攒贡献,争取早日能申请借用超算中心研究。”郭玉海道,“他说实在不行,超算中心的租用费他肯定还是能攒出来……这个你就不用告诉公众了。阿青还有另一重可以赚很多钱的身份,嗯,和老杨同样的身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