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娃是国之大事_第5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节 (第2/4页)


    这几日晏回忙得很,连午膳都挤不出时间来,在御书房随便吃些。宛宛生产后的这大半月积压了不少政事,这会儿都得他拿个主意;再加上鼠疫一事也没有眉目,晏回身心俱疲,把脑袋深埋她颈窝里,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唐宛宛被他鼻间热气呼得痒,却也没有推开,陛下每回这样的时候就说明是累得狠了,她有些心疼。

    可过了没一会儿,唐宛宛红着脸推推他:“陛下你不要亲我呀,我都快要馊了。”

    馊了?晏回不明所以:“什么?”

    唐宛宛把他的脑袋推开,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上回洗澡是生孩子前一天,这都已经十来天没洗过了,只能擦擦身。医女见我难受得厉害,说起码得等半月,到时候寝宫有了地热,屋子里暖暖和和的才能洗澡。”

    晏回总算明白“馊了”是何意了,笑着以唇描摹她的唇瓣,低声说:“没馊,朕闻着只有奶香。”

    “……”唐宛宛又脸红了。

    *

    九月十九,这日立了冬。

    天越来越冷了,唐宛宛又没出月子,晏回生怕她着了凉,前几天寝宫里就生起了地热,屋子里暖暖和和的。

    俩孩子与她同住正殿,却不在一个屋,每天上午嬷嬷都会把孩子抱过来给她瞧瞧,晌午在寝宫里歇个午觉,晚上再抱回去睡。那天也不知道是一冷一热着了凉,还是吃的东西不对了,当晚小公主一直咳嗽,奶嬷嬷半夜慌慌张张叫人去请太医去了,可把晏回和宛宛吓得不轻。

    太医瞧了瞧舌苔说:“小公主这是热咳,屋里太热了,温度得低些才行。”给开了一小瓶药丸子化在水里喂下去,第二天就不咳嗽了。

    唐宛宛松一口气,吩咐嬷嬷:“别每天两头跑了,小心让孩子着了凉,你二人仔细看顾着便是,我再派两个丫鬟过去。”

    奶嬷嬷正是战战兢兢,生怕这回要受罚,这会儿听了娘娘的话喜出望外。

    晌午晏回踩着饭点赶回来,见唐宛宛抱着被子缩在床上,床上摆着个小炕桌放着茶具等物,她一手托着腮撑在桌上,在翻一本小册子。晏回还当她是在看小话本,上前去瞧了瞧,竟是三字经,一时奇道:“怎么在看这个?”

    “医女说多给孩子读读三字经有好处的,明年教他俩说话认字都会容易一些。”

    “教什么三字经?”晏回笑着坐到床边,“朕启蒙时学的就是论语,有太傅专门给讲,一遍听不懂,两遍听不懂,三遍五遍也就听得明白了。”

    “而三字经每句都是一个故事,你就算把每个故事的道理讲明白,孩子也听不懂,拿它学认字反倒特别慢。再说朕年幼之时,何太傅也从不让我念三字经,说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念,一点韵律美都没有,念得多了,将来脑子就迂了。”

    “论语那么难,明年就能拿来念?”唐宛宛迟疑问。

    “朕可以,朕的孩子如何能差?”

    唐宛宛呼吸一滞,有点不是滋味地瞧他一眼,说:“太上皇英武,太后聪慧,生下的陛下得了两人精髓,才能这么聪明……可我有点笨啊,陛下被我拖累了,咱俩的孩子肯定没陛下这么聪明,应该看不懂论语吧。”

    晏回都快笑傻了。

    立冬是个好节气,钦天监趁着这一日将这半月卜算好的名字呈了上来。民间有些爹娘在孩子出生前就起好了名儿,大户人家却少有这样的,都是要等到孩子出生后起名的,要将生辰八字、五行喜忌、流年运势都算明白,才能根据八字起名。

    钦天监算了算八字,俩孩子都是命里缺水,土盛火旺,故而这名字起得就是淼、溪、沄、沅、汮一类的,把带水的、寓意不算差的字通通列了出来,写了一沓呈了上来。

    “晏淼、晏溪。”唐宛宛含在舌尖反反复复念了几遍,“好像都还行。陛下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晏回一页页翻着,看到满意的就拿笔圈起来,闻言漫不经心说:“其实朕原本是回字辈的,名回临,后头要是再有弟弟meimei也该是回字辈才对。只是父皇母后就生了我一个,再弄什么辈分反倒尴尬,索性就叫晏回了。”

    唐宛宛哈哈了好半天:“我听太后说陛下往上倒五代都是单传,我一胎生了俩,成了你家的福星呀!”

    这得意的小模样真招人疼,晏回把人捞进怀了狠狠亲了一口,又去翻那册子:“朕叫人誊了两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