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40节 (第4/4页)
定夺。”吴刚抢先说道。 十娃本来是想亲自去报信,毕竟这是总司使大人来了之后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军情,但吴刚既然已经抢先,他却不好再说什么,他略一犹豫说道:“可以,但你一个人不保险,你们两人都去,现在便潜离,我会给你们打掩护。” 两人都点点头,十娃低声问道:“今日你们出去,那几条河的涉渡点都记下没有?” “记下了,周围的标记也做了。这附近简易地图也画了,山中道路也打探清楚了。”冯志远说道。 这时营边一声牛角号响,是黄一刀在召集马兵,接着旁边其他几股流寇也响起号角或喇叭。冯志远和吴刚不再说什么,钻入旁边林子里面消失不见。 利州北部大巴山南麓,巍峨连绵的大巴山在这里成为温和的丘陵,茂密的树林渐渐稀疏,外沿只剩下一丛丛的灌木和草丛,这些丘陵慢慢延伸到秦岭地区,翻过秦岭便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地区。 山外的峡谷中是连绵数里的流民营地,大群的流民往山地过来,在山边砍柴打水。一些马兵则牵着马在各处吃草。徐青飞、黄一刀、黑狼等部流贼开始煮饭。 冯志远和吴刚钻出树林,在一处隐秘之处找到藏好的马匹,骑马沿山走了一阵,隐入山后消失不见。不久后他们从几里外绕回到平原,打马往南边利州而去。 …… …… 利州城外西北三里,大地一片枯黄色,连续的干旱和动乱让这片土地几乎失去了生机。 华夏卫府行动司倾巢而出,在此地聚集了一千五百华夏卫。再加上五百黑骑兵,总数两千人设了大营就坐落于此处。挖了两道深深的壕沟,里面布满尖木桩,后面是一道土垒,上面插了标枪做的拒马,隔一段还有一个木制的望台,上面有几名华夏卫在值守,一切都按照野战宿营的要求扎营设防。西面道路上腾起黄尘,几名华夏卫押着两名流寇模样的人疾驰而来,在门口与值守哨兵说了几句后,他们便进入大营。 中军帐里面,叶尘、白沧海、李君浩、胡三光坐在大桌前,看着一份地图,研究情报司收集的情报,这两天流寇突然开始收缩人马,七路流寇全部聚集到大巴山之中,很有可能是要有大的行动。 叶尘等人一直猜不透流寇打算做什么,只是派人让五千京师禁军和两万川蜀禁军加强戒备,以防被流寇偷袭。 叶尘越是了解情况,越是感觉这些流寇竟然远比南汉正规军还要难对付得多。这些流寇马兵不少,随行的流民更是七八万,营地也是行踪不定,往往官军收到消息赶去的时候,流寇哨探早早发现,然后就已经换了营地。官军往往扑空,虽然也打了不少胜仗,却都没能对流寇进行决定性的重创。 几人皱着眉头,正对着地图抓脑袋,帐外有亲兵大声的汇报:“总司使大人,情报司金牌探子冯志远和吴刚从流寇那边回来了,带有紧急情报要见各位大人。” 叶尘闻言,精神一振,一拍桌子,喝道:“快让他们进来。” 片刻后冯志远和吴刚跑进来,神色十分匆忙,大家都不寒暄,二人匆匆向众位上官行过礼,就凑到地图前,介绍了流寇的动向,然后冯志远指着大巴山北面一一指点道:“大人,七路流寇全部到了大巴山,流寇总首领徐青飞在靠近大巴山南麓扎营,黄一刀在他的正东,黑狼在西边,另外四路流寇全部在南边。他们营地彼此两三里的距离,距离咱们这里约百里上下,今天下午徐青飞召集各路流寇头领议事,说是弥勒教的人会将通往关中的百丈关给他们打开,他们决定明天从北边突袭京师来的五千禁军,过百丈关前往关中。所以属下急忙赶来回报。” 众人闻言,精神一振,叶尘毫不吝啬地说道:“不错!这个情报非常重要,李司使和白司使派出的暗子做得很不错。” 李君浩说道:“总司使大人,是不是调动川军连夜前往北边支援京师禁军。” 叶尘摇了摇头,说道:“不可,调动大军前往北边,很难逃过流寇哨探的眼睛,他们完全可以趁着其它方向官军空虚从改变方向绕行前往百丈关。” “属下认为可派人前往百丈关报信,然后调动大军急行百丈关,在百丈关方向等候流寇。”胡三光说道。 叶尘说道:“派人前往百丈关是必须的,但调动大军前往百丈关除了北边京营禁军之外,其它几个方向川军从距离上来说恐怕已经来不及了。但京营禁军去了百丈关,万一弥勒教将另外几个前往关中的小关口也打开,这些流寇岂不是毫无阻碍的就流窜到了关中。” 白沧海脸上有些不耐,看看叶尘道:“为什么要跟着那群流寇的计划行事,不管流寇的计划是什么,既然徐青飞、黑狼、黄一刀这些流寇全部聚集到了一起,那这就是一个大好机会,他们现在所在距离我们大营不远,依我看,不如带领一千五百华夏卫和你带来的那五百黑骑直接突袭他们的营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