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6节 (第4/4页)
…… …… 开宝二年秋,距离叶尘计划中前往吴越国还有五天时间。 宫中小太监辛石抱着厚厚一叠文书,半佝着身子,一路向着西角门上的那间透着肃穆气息的一座府衙小跑着,显得有些小的脚尖踩在微湿的地上,不带半分迟疑。他身上穿着的淡蓝衫子下摆已经掀了起来,免得绊着了脚,而他的右手却是横放在那叠文书之上,宽大的袖子将文书遮的严严实实,生怕这天上若铅般厚重的垂云会挤出几滴雨水,打湿了这些文书。 跨过门槛,履了交接的规程,与屋里的几名官吏互相对了一遍册名,辛石这才放下心来,小心翼翼地在表上画上押,将怀里的文书递了过去。 政事堂下辖的中书省是宋国处理朝政的中枢要地,百官之首宰相赵普和两名参知政事便在此处总领六部,天下一应奏章先是由宰相和两位参知政事提笔过目之后,才会入宫请天子旨意处理。 三个月前赵普最得赵匡胤信任的时候,所有奏折先是由两位参知政事看过,提出一些建议,最后由赵普决定对所有奏折的处理意见,写上之后再呈给天子。最近赵普渐渐失去天子的宠信,在赵匡胤有意无意的关注之下,两名参知政事也有了在奏折上写上自己意见建议,直接上呈天子的权力。 第333章 太监辛石 这一下,中书省的地位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以往很少出现的争论,甚至争吵,最近也渐渐出现了。 …… …… 今天天阴有风,微寒的秋风从宫前的广场上刮了过来,辛石搓了搓手,呵了口气,安静地站在门外,等着这三位相公的回章。他这时候还不能离开,老老实实地站在门外,竖着耳朵听着里面的动静。 这时,一个凑趣的太监上前说道:“如果要说咱这大宋朝地要害,全被小辛公公捧在怀里。” 辛石再如何骄傲,这点儿警惕是有的,赶紧正色,黑着脸说道:“胡说什么呢?你我都一样,不过就是位奴才!” 这太监嘿嘿笑着说道:“除了陛下,咱宋国官员士绅,谁都是奴才啊……小辛公公,您可不知,如今您的名可传出去了,就连小的在外面给宫里置办绣布,旁人一听说小的与您交好,都会另眼相看,都说啊,这京都里,除了华夏卫府那位祥符侯外,就数您这位小辛公公了。” 辛石伸手平了平额前的那丝飞毛,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虽然他知道自己与那位名声惊天下的祥符侯远不是一个层级上的人物,但马屁总是人人爱听,尤其是将自己与那位相提并论,心中难免有些得意。 间或有官员从他的身边走过,都很客气地向他点头示意。辛石知道自己身份,赶紧微笑着行礼。不过没有人觉得他呆在中书省宰相议事的大堂的外面很奇怪,因为都知道这位小太监的职司。 偶尔有些宫里派出来服侍三位宰相的小太监看见他。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请他去旁边地偏房里躲躲寒。辛石对这些小太监就没那么多礼数了,自矜地点点头,却依然坚守在门外。 他今年不过才十八岁,两年前才进宫的,能够在皇宫里有了这么一点点小地位,却是这一次皇宫内大清洗,太监和宫女换了七成之多。原本在天子身边关键职司的太监除了那位太监总管王继恩之外,一个没漏的全部换了一个遍。辛石经过武德司多方验证,忠心方面绝无问题,再加上他做事勤快、机灵且还老实,才被天子亲点担任如今这个极为重要的职司。 辛石锤了锤自己有些酸痛的大腿,感受到嗓子的干渴,脸色始终不变,但心中却有些恼火,这几天黄河河堤水库的修建出了很大的岔子,关于此事,宰相赵普与两位参知政事吵的厉害,自己宫里宫外一天好几趟来回跑着,忙的屁滚尿流,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门内议事的声音并不怎么大,但却依然传入了他的耳朵里。 “这事陛下已经交给华夏卫府监察司负责。我看陛下的意思是不想让大理寺和御史台插手了。”这是宰相赵普的声音。 “那怎么行,虽说是华夏卫府监察司负责查案,但此事还需大理寺和御史台协办才行……”接话地的是吕馀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