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3节 (第5/5页)
尖的工匠、铁匠等有一技之长的技术人员犹如时时刻刻都打了鸡血一般,将自己所有知识和最大的潜力都发挥了出来。从而才能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 至于监察司监察百官的权力,因为在明处,且最后官员的判处由大理寺和天子决定,虽然让中下级官员闻之色变,但对于高层来说,虽然重视,但反而没有真正的忌惮,甚至对于一国之君来说,对于监察司这样的机构和其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是极为喜欢的。 而华夏卫府这股庞大恐怖的力量现在完全是由他来控制,甚至因为机构特殊性和人员来源组成的特殊性,绝大多数人都只认叶尘,而不认朝廷,甚至不认天子。所以三个多月前突然传来叶尘的死讯之后,即使是赵匡胤对于华夏卫府下一步的控制和处理感到极为棘手。 现在看来,华夏卫府要走向什么方向完全在于它地最高领导者的个人意愿和品德,如果自已不在了,谁将控制它?它将走向何方? 这样庞大的力量,没有制约和监督,原本就是一件极危险的事,叶尘现在需要绝对的权威,不得不默认这种现状,也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内耗,尽快地建立起庞大的势力范围,帮助大宋一统天下,尽最大程度的让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在自己有生之年让这个华夏名族的国家走向盛世巅峰。 叶尘在朝廷和百官及各派系斗智斗力,那只是各种派系势力在权力中心的集中体现,即便打败了他们,也不代表最终的胜利,他的一些想法,监察司的职责能否继续良好的推行下去,在目前这种低效地官僚体系、迟滞的消息流通速度下,完全依靠人为因素,建立在自己的威望和强势以及天子的信赖和重视程度。 但实事上,华夏卫府……现在早已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打探军情和执行督察百官行为的特务机关了。如果自已不在了,这把利刃落在对手手里,不但破坏了自已呕心沥血才推动起来的变革,而且将使对方的权力大到不可控制,而这必将对自己在乎的人带来灭顶之灾,甚至紧接着给这个国家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之前叶尘还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但这一次自己死讯传到开封之后,从天子到宰相赵普、晋王赵光义等文武百官对华夏卫府的态度和反应上,他看出了很多问题和隐患。但这些问题和隐患即使他看清楚了,一时间也是没有办法的,因为这个时代大的形势以及封建社会大的体制和理念压在那里,即使以他如今的权势也没有丝毫可能性改变这一点。他唯一能做的或许就是在自己有一天离开或者死之前,给华夏卫府选择一个合适的接班人。当然这些或者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叶尘也只是想一想,心中有个数或者提前做一些准备就行。 这种准备是为了自己和自己家人及在乎的人安全问题,他必须要在华夏卫府之外,或者说大宋天子和朝廷眼睛之外,建立一只完全属于自己的势力。 华夏卫府将当初的南帮近千人按照特种部队的训练方式培训出来的精英,一批批地派出京师,这些人全都去了哪?保卫司副司使杜千秋年初奉叶尘命令,将南汉皇宫累积数十年的庞大财富从太一道手中抢到手之后,偷偷转移到海外荒岛之上,并建立了秘密基地。同时杜千秋负责华夏卫府在外面的所有店铺、产业和财物的保卫工作,主要与华夏卫府内务司有“财神爷”之称的三位副司使合作比较多,对其麾下生意进行保护的同时,叶尘也是让杜千秋对周鑫、吴志远和冯刚进行监督,这个监督的意义除了本身的职责之外,其实还有叶尘更深一层意思。 华夏卫府南府司使大江帮帮主刘金元独力发展长江以南的华夏卫府势力同时,还挂着却是发展海运的招牌,越来越游离于华夏卫府之外。 吴越王钱志尹在叶尘建议之下,在后世上海所在之地建立自己的封地,最终会建立成一座背靠大海,专属海外贸易的商业极为发达的海港城市。这件事同样有着叶尘为一些将来之事布局目的。 总的来说,叶尘虽然没有削弱华夏卫府、更没有掏空华夏卫府。但却让各种势力各有归属,存在一定独立性,当他存在的时候,这些都会统一在华夏卫府下边办事,但是一旦自已不在了,或者自己这边出事了,这些势力的最高领导者和主要主事者就可以迅速切断和华夏卫府的联系,甚至可以在暗中将华夏卫府掏空,变成一个空壳。叶尘之所以暗中作如此多准备,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自然是担心历史未能改变,晋王赵光义变天成功,成为大宋主宰,到时候必将会杀自己和自己一系所有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