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侯_第25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5节 (第4/4页)

来只有两个势力或者两个人。一个是圣堂大长玉枫,另一个便是大宋华夏卫府总司使叶尘。并且,经过他分析判断之后,玉枫和叶尘都有这个动机。被这两个堪称天下最难缠的人物盯上,李光睿心中也是恼怒到了极点,同时也是忌惮到了极致。

    但事已至此,他若是不能将米擒氏和拓跋氏彻底打垮,就根本统一不了党项族,更不能彻底震慑整个横山草原,使得除党项七氏之外,数百计甚至千计的那些党项中小部落臣服于他。并且如今他已经征服的党项五氏也会一直存在二心,随时可能反叛。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一心想要建国,当一国之主的他想要看到的。

    所以,即使隐隐担心夏州城的局势,李光睿依然还在坚持,还在想着将米擒氏和拓跋氏彻底击溃击败。

    一名探子进帐走到李光睿身边,恭敬地道:“族主,探子发现米擒氏残军踪迹,位于东面五十里外贺泉坡下。”

    李光睿充耳不闻,依旧负手盯着地图,一旁一名将军冷哼道:“发现有又顶个鸟用,这已经是第五次了,不等我们过去,他们又会察觉到,然后逃走。现在关键是能够找到米擒氏和拓跋氏部落的藏身之处,部落中有着大量老人、小孩、女人,还有牛羊群和粮草,只要能够找到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与他们的军队到处绕圈圈,直奔他们部落藏身之处,他们只能出来与我们正面一战,并且有部落的拖累,他们必败无疑。”

    探子不敢接话,只是看着李光睿,见李光睿沉着一张老脸不说话,便明白这名将军所说便是族主的意思民,所以直接躬身退了出去。

    李光睿心里很急,这次出兵,很可能是他实现建国大业最好一次机会,更深知将米擒氏和拓跋氏彻底击溃的意义何等重大。可是他率领近四万大军在转悠了七八天了,之前抢到的粮草没少耗费,士兵还有不少冻伤的,每次除了探子能够发现米擒氏和拓跋氏残军之外,却是连这两个部落的影子都没看着。

    茫茫草原,大雪弥漫,本来若是有心隐藏避而不战,百万人马撒进去也能立刻消失不见,找起来难度极大,如今暗中又明显有人给米擒氏和拓跋氏提供消息,要想找到米擒氏和拓跋氏部落藏身之处就更难了。

    李光睿愈想愈是焦燥,忽地回身说道:“雪积盈尺,大军行动不便,米擒氏和拓跋氏逃窜自如,始终难以交战。本帅决定,从现在开始不再追杀米擒氏和拓跋氏的残军,直接全力寻找他们的部落藏身之处。”

    “李光牧、刘永源率大军与辎重随后缓行,张宇、王栋志与本帅各率精骑五千人,相互呼应,搜索前进,遇有小股敌人即战,遇有大股敌人则立召援军呼应,否则势必受敌愚弄,难以寻找到米擒氏和拓跋氏部落藏身之处!”

    ……

    ……

    寒风呼啸,大雪飘飘,一支千余人的骑兵队猫着腰、低着头,顶着能把人吹得举步难行的凛冽寒风,在大雪中艰难地跋涉前行。他们的脸上也蒙着厚厚的毡巾以御风雪,只露出一双眼睛,呵气让眉毛和帽沿儿都沾上了一层白霜。

    “前面……到……了哪里?”

    一个小头领勒马站在高处,四下打量一番,拉下面巾向旁边一个探子询问。因为风太大,一张嘴狂风就往嘴里猛灌,他只说了两个字就赶紧侧了身子,勉强才把这句话说完。

    “将军,咱们这是……”

    那个探子仔细打量一番,雪舞银蛇,原驰蜡象,风雪咆哮,天地一片茫茫,他费了半天劲儿,也没看出这是到了哪里,还没来得及回答,忽又发现远处有一片黑影出现,黑影是从一座矮山坡后蹒跚着绕行出来的,正向西边缓缓移动,不由欣喜叫道:“将军,快看……那里有人!”

    自李光睿下令分兵搜寻米擒氏和拓跋氏部落藏身之处之后,夏州军三万多人在雪原上又游逛了七天了,除了一些舍不得自己部落粮草牛羊的小部落,几乎无甚斩获,突然听到有人出现,那头领不由精神大振,他定睛仔细看去,发现那片黑影的确是一群人类,远远目测,人数约在三四千人左右,便立即命令道:“你们几个进一步接近,查明底细,我去禀报族主!”

    “遵命!”

    几个夏州探子相互打个手势,便分几个方向迅速向远处那片黑影奔去,夏州探子的军服是很讲究的,最近几天下大雪,他们将衣服外翻穿上就变成全身上下一片雪白,而他们的马也特意挑选浅灰色、白色,在这风雪迷茫的时候就是最好的保护色,轻易不会被人发现。

    出现的那群人在雪原中坚难地跋涉着,有老人、有妇女、有孩子,有牛羊和车帐,这明显是一个正在迁徙的部落。横山脚下草原上的党项部落,早在初秋就开始储备过冬的一切,粮食、冬衣、盐茶、干牧草……等等,一切所需。当寒风吹起的时候,有些党项部落还会学习汉人那样利用杂草和雪筑起一道防风墙,以确保整个部落都安全过冬。

    没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才发现驻牧之地有什么缺陷,或者过冬的准备有什么不足,从而被迫迁徙到其它地方的,因为寒冬时期迁徙,整个过程会把部落中许多老人、孩子和他们赖以生存的牛羊送冻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