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8节 (第2/4页)
天子,这个才是更棘手的问题。 赵德昭看着满朝文武,雷霆怒意在眼中汇聚,火焰在胸中熊熊燃烧。 谁能告诉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高怀德和永庆军路转运使周宏成联名上奏,说此次计划万无一失,结果呢? 高怀德死了,府州和麟州丢了,折家三万多大军投敌。党进带领四万精锐攻打不下只有一万人驻扎的四个军寨。最主要的是,辽国人不但言而无信没有发兵祥符国,如今反而来打我大宋。 为何明明兵力占优,国力占优,计划也很好,就是节节失利,没有一仗是顺利的。 赵德昭此时感觉焦头烂额,他已经快要失去分寸。 西北的战火是经过自己同意主动挑起的,赵德昭不会为此事而太过秋后算账。但事情拖到契丹人都牵扯进来,赵德昭又怎么可能不上火? 此外,让赵德昭心中感到更加痛恨的是他发现自己对朝堂的控制渐渐在减弱,相反赵普那老贼越来越强势,甚至霸道。 内忧外患,沉重的担子压在赵德昭的肩头,让他一时间甚至觉得呼吸都变得艰难起来。而下面的臣子仍旧在争吵,吵得他头疼欲裂。 “妖孽叶尘,其枭獍之心,不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朝廷恩德,反而大逆不道,反叛立国。我大宋兵多将广,如今是有小败,但不可示弱,当选良将,再起大军,破其城、灭其国,俘叶尘,执于陛前问罪!” 这是刚刚入京诣阙的一名侍制在兴奋的叫嚣着战争,但将这些话说完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像是看傻逼一样看着他。吼两句倒是容易,想在天子面前挣个好印象,也不是这么做的。 所以吕馀庆很是嫌恶的瞥了一眼,说道:“调兵遣将,膺惩祥符,这是我大宋必做之事,可当务之急,乃是北方契丹,而非西北叶尘。” “真定符与京城相距千里之遥。京中接到战报,就已经过去了三四天。如今真定府那边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一概不知。不过,有李继勋带领十万北方大营精兵守护国门,当不会有事。” 薛居正反驳着吕馀庆。又向赵德昭道:“陛下。西北周宏成和高怀德思事不周,计划不慎,方致今日西北之败和契丹铁骑南下。臣请陛下将二人重责,以儆效尤。” 吕馀庆厉声说道:“叶尘欲壑难填,王师不至,叶尘绝不会收手。王师越迟攻入祥府国,叶尘实力越强。所以,高怀德和周宏成一心为国事,虽然战局不利,但不可重罚,否则当会寒了天下官员的心。” 听听,一下子就转回到争论这是谁的责任上去了! 赵德昭听得心中发恨,直咬着牙。 “陛下,事已至此,还是尽早派出金牌急脚,让党进撤兵为好。”曹彬站了出来,在赵德昭愤怒爆发之前,说出了他的意见。这其实是他与赵普刚才进宫之前商定后的意见。 不等赵德昭有所反应,赵普上前一步,紧接着说道:“臣得到消息,叶尘的皇后是辽国皓月公主,如今辽国出尔反尔,反咬我们一口,很有可能在背后与祥符国已经结盟,我们大宋虽然国力强大,大军强悍,但是也不宜与两国同时开战。” 曹彬、赵普两人一搭一唱,一看就知道他们私下里已经有了默契。 赵普的发言很平静,但赵德昭听到之后,心脏便一阵阵的抽紧。 他觉得两人说得有理,这个时候应该让党进撤军,但是他又不甘心在文武百官面前就这样听从赵普的意见。 只是先帝好不容易打下大好江山,到自己手中,不到一年时间,他的天下,竟然变成了如此动荡?即使再不想听从赵普之言,最终党进还是要退兵的。不过,晚退一天也是可以的。 这样想着,赵德昭说道:“诸位爱卿都言之有理,朕结合诸位爱卿之言,认为再多给党进一天时间,说不定西北战局有变。等明日若是还没有好消息传来,便发急脚金牌,让他撤军。” …… …… 夏州。 自战争开始以来,特别是皇帝陛下亲临前线之后,留守在夏州祥符国的几位重臣压力便很大,特别是左相马文韬和右相韩熙载要总领全国政事,两人总担心在这个时候国内后方出一些事情,影响前线战事。所以,他们日理万机、事无巨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同时,身上的压力可谓是重如泰山。 除二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