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0节 (第3/4页)
口气来。消化掉先前安静无比地紧张,面面相觑。不知道朝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背上插着边关外敌入侵的白旗啊……”一位年纪有些大的契丹族茶客忽然颤抖着声音说道。 茶楼里更加安静起来,虽然晚出生的上京百姓没有经历过当年辽国立国之初时的大战时节,但也曾经听说过。当年大战最惨的那几次,辽国军队一役死伤上万人,当年千里飞骑报讯的骑士……也是背后插的白旗! “报讯的骑士是……”有人疑惑问道:“南院大王不是已经快要占领银州了吗?” “是军中快马。”那位年纪大的茶客是个契丹族人,且明显当年也是一名经常上过战场的战士。声音依然颤抖着。报讯者背上插着白旗,一定是有大事发生! 茶楼里地议论声倏地一下停止,所有人,不管是契丹人,还是汉人,甚至包括店小二和掌柜地都陷入了沉默之中,众人安静地站在栏边。看着大雪中的街道。暗中祷告自己的国度不会出事——这与爱不爱国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不管什么时候,打仗影响最大的都是百姓。 …… …… “又来了一个!” 茶楼中,一位年轻人惶急而无助地喊叫了起来。此时城门处早已没躁动不安。有地只是一片肃杀与警惕。然而第二骑来的比第一骑更快,就像是一道烟一样,快速地从茶楼下飞驰而过。 这名骑士未着盔甲。只是一件深黑色地衣裳,单手持缰。双脚急踢。脸上全是雪水融化于脸上留下的黑色水迹。 他的背上同样插着白旗,只不过相比前面骑兵一个白旗,他插着两个白旗。而右手却高举着一块令牌模样的事物,直接冲过了城门。踏过长街,同样朝着皇宫地方向疾驰而去。 茶楼中诸人带着企盼地目光。望着先前那位深知朝廷体例地契丹族茶客。希望能从他的嘴里听到一些好消息。 那名老茶客满脸惨白,喃喃说道:“从装束上看,前者是军中骑士,后者是鹰眼卫的探子,而一个旗子很可能代表边关告急,有外敌入侵,也有可能是战败死了上万人。而两个旗子一般是指丢失城池,或者大军惨败,损失极为惨重。” …… …… 又过了些许时刻,第三个千里传讯地快骑,再一次强行闯过城门司把守地城门,踏上了茶楼下那条街。这位骑士和前两个一样,同样是狼狈不堪,看来千里迢迢,换马不换人,用最快的速度向京都报讯中,着实是件很辛苦的事情。 然后马上骑士并不觉得辛苦,他们只知道,如果不能将这个惊天的消息,最用快地速度报入宫中,让太后迅速抉择,想办法调兵救援,恐怕自己的脑袋就要搬家了。 大片雪花不断落于骑士脸上,然后融化,流入一些他已经变得血红地双眼,却阻不住他的速度,马匹驰过长街,往皇宫方向急奔。 他背上插着让人心中惊骇无比的三个白旗。 第817章 重夺大峡关 此时楼内地茶客们已经被连番而来的震惊目瞪口呆,说不出什么话来。虽然不知道这第三骑代表着朝廷的哪一方大军。但他们知道。这三骑为上京带来的消息代表着辽国在外的大军多半是要大败了,而且形势非常严重。 茶楼里一片死一般的安静,所有人都低下了头。那名老年的契丹族茶客,显然更明白三个白旗代表着什么,满脸惨白,颤抖着坐了下来,眼前一黑,差点没昏倒在地。 …… …… 时间回到四天前,也就是辽军夜袭河口县的当晚,亦是高武阳和钟三河追上铁掌狮陀一行的当晚——十一月二十七日晚,大峡关。 大峡关各处关隘自祥符国立国以来一直在修缮,建立了非常严密的封锁,但是这些封锁点主要是依据地利,居高临下采取守势的堡垒烽燧,并不能安排太多的人马,所以不论是祥符国之前,还是如今的辽国占据,都只安排了不超过五千人。一旦被人侵入,其险要也就不再成其为险要了。大峡关之险,在于地势,若有内应则优势尽失,反而因为地势的陡峭,使他们无法迅速集结人马。 辽人一个月前能够攻克大峡关,正是以通关商人为内应,且是从半年前就开始安排这步伏棋,所以才会成功。上官冰云和白子轩却是用了同样的手段,以上官冰云已经通玄的易容术和催眠术,带着十数名剑庄剑客高手混入宋国给萧达格的粮草队伍之中进入大峡关,然后做一些内应的准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