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1节 (第2/2页)
问从底下抽出一张纸来,“首先,我来给大家讲一讲,什么叫做市场。” 这次课毕,隔着时空,乙班学子感受到了一种名叫“经济学”的痛苦。 那是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从此户部,足以在他们心中封神。 宋问难得讲课,讲到口干舌燥。这说话废的是元气,让宋问都有些虚脱。 将资料留给他们传抄,自己安静的回家去。 果然白天话说多了之后,没事就不想说话。 小五小六对着她吃饭,煞为新奇。 待旭日落下,余晖印天,宋问家里来了一位客人。 正是御史大夫李伯昭。 宋问听他报名号才知道:“原来是御史公!” 急忙将这人引进来:“御史公今日光临寒舍,宋某受宠若惊啊。” 小五道:“人昨日就来过了。” “怎么这么没礼貌?”宋问道,“御史公来过你应该告诉我,好叫我前去拜访才是。” 小五特别委屈:“……他也没留姓名便直接走了。” 李伯昭道:“岂能怪他?老夫昨日是心血来潮,不想先生不在。何况有事求教,自当亲自上门才是。” 宋问:“御史公严重了,请讲。” 李伯昭一挥手,随行的下人退出门外。小五小六也识相的离开,去后庖里躲着。 李伯昭道:“老夫就直言不讳了。听我儿讲,宋先生觉得这米价,有些问题。” “的确是有些问题。”宋问道,“这米价居高不下啊。而近三月来,尤为明显。” 三月来的米价有些猫腻,这被看出并不算稀奇。 李伯昭接着问道:“宋先生觉得,米价是从何时开始,初露端倪?” 宋问:“我只看了三年的数,这三年里,都有些不对劲。” 李伯昭心道果然,连忙道:“请先生详说。” 宋问试着措辞,说道:“我们知道,这东西多了,价格自然就低了。东西少了,价格自己就高了。本钱上来了,售价也会往上涨,而本钱下去了,又会重新往下调。” 李伯昭点头。 “所以这每逢早稻晚稻丰收之际,照理来说,米价应当会有所下跌。可是从户部的三年记录来看,一直没有。”宋问道,“后来我去打听了,米铺收米的价钱,从三年前的十三钱,跌至如今的九钱。与临城相比,并不算低,可与长安的市价相比,就未免太过诡异。” “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稻米的收购价,与售出价,已经有人预先定好了。整个长安城的米铺都预定好了。”宋问道,“没有哪个商户敢有这样大的胆量,也没有哪个商户,能有这样的人脉。” 宋问道:“正是因为这三年来米价太过于平稳。只有偶尔的小幅变动。所以宋某才觉得,这米价,不大寻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