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全民女神_第40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9节 (第3/3页)

息息相关的,所以他也会分析‘莫莉’。

    他不知道安妮有“代入剧本”的金手指。

    就算可以代入剧本,埃迪的分析也给了安妮另一种参考价值。这个笔记本对安妮还挺有用,封面还贴着一张便签:

    “你有资格拥有它,你理所应得的。”

    好吧,果然是纯正的英国人,一板一眼的。

    ……

    《糖果》剧组依旧在不断的ng,拍摄进程时快时慢,男女主角的争锋相对根本没有丝毫缓和。有时为了一场戏怎么拍,两个人还会争吵,导演乐见其成,整个剧组也习惯了。

    时间推进到了5月18日。

    《桃花扇》已经在北美上映了48天,累积票房3。7亿美元,票房预测机构已经不敢瞎比比,他们一开始预估8000万美元,公映后调整为1。5亿,结果首周票房成绩就1。4亿。又舔着脸把票房预估成绩调整到3亿美元,结果现在3。7亿了,迪士尼根本没有把《桃花扇》下映的打算。

    迪士尼显然想要榨干《桃花扇》的票房潜力,在上映一个月后减少了放映馆数,但并不代表它就要下映了,如今是要拉长上映的时间,《桃花扇》成了口碑作品。当然有人不喜欢,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口味,但看过《桃花扇》的人,绝大部分都挺满意,认为自己没有浪费一张电影票钱。

    3。7亿美元,迪士尼肯定是赚钱了。

    国内的投资商也要赚一笔。

    就安妮本人来说,她的分成条款最早就签订演出合约中,不管谁来海外发行,都必须承认她的分成比例,这是双方谈判成功的基础。

    所以截止目前为止,安妮能分到北美票房的5%的比例,3。7亿美元的5%并不少,1800万美元了。最初觉得放弃好莱坞的各种邀请跑回去拍华国电影,经济上可能要吃点亏,哪知道《桃花扇》票房各种爆,《黑寡妇》她分走了6700万美元,现在《桃花扇》的收益也有5300万美元左右,尽管是税前收入,也足够让其他华语艺人把脖子都望酸了。

    《桃花扇》带给安妮的,不仅是票房分成。

    它在北美的口碑,让安妮的地位更加稳固。《时代周刊》用安妮当封面人物,并称安妮是华娱文化中的‘标杆人物’、‘领军者’,并不是每个人都服气的。但《桃花扇》在北美的成绩佐证了这一点。

    别说是华国电影了,就算是潘文华从前拍的华语电影,也没有在北美取得过如此高的票房。高票房才证明了关注,证明了有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桃花扇》里裹着的,是华国的传统文化,是华国在反抗好莱坞单方面的文化输出。

    它做到了反输出,尽管不是那么明显。

    可有一部分人,的确开始对华国感兴趣,看看社交网上那些美妆达人,她们现在推出的仿妆,就是参考了《桃花扇》里的戏曲妆面。戏曲妆很夸张,但化在脸上,有别样的妩媚感,美国人又不怕夸张,他们不信奉中庸之道,热衷于脱颖而出!

    没有安妮的影响力,《桃花扇》在北美不可能卖到3。7亿美元,电影质量再好,观众对它根本就不感兴趣!

    如果一个明星的影响力,已经足够传播本国文化了,她难道不能被称为本国文娱圈的‘标杆人物’?!上世纪也有明星做到了这一点,hk的功夫巨星,前仆后继的努力,把华国的‘功夫’元素推向了世界。

    然而华国不仅有功夫和武侠片,地大物博,华国的文化太丰富了。

    华国还有很多像昆曲这样,可以被称为‘艺术’的文化传承。美国有百老汇,英国有伦敦西区,悉尼有歌剧院……如果钢琴、小提琴、长笛等乐器演奏的管弦乐能登大雅之堂,钢琴家可以在世界顶级的音乐厅演奏,为什么给昆曲等华国艺术配乐的曲笛、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乐器,就不能有更多赞同?

    安妮不是一心要推广华国文化。

    但把自己的事业发展和这个目的绑在一起,对安妮的根基牢固很有用。没有人轻易动摇她,除非她自己作死,一些小丑闻甚至会有群众自发为她洗地——《桃花扇》在北美上映的成绩,让华国媒体和观众集体高潮,大家都知道这代表着什么。

    瞿逸飞导演的个人事业算是更上一层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