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5节 (第3/3页)
见他们第一次堆雪人就像模像样的,唐晓乐升起了童趣,和玉竹两人也堆了一个。她还在雪人的身上按上了两块石头当纽扣,最后瞧了两眼,把身上的大围巾挂在了雪人脖子上。 “哈哈哈,娘,您那个雪人的鼻子好丑喔,眼睛都歪了。”钱老三指着唐晓乐她们堆的雪人脑袋笑得前俯后仰。 钱书应也跟着笑,还得意道:“奶奶,我们的雪人比你们做的好看喔~~” 唐晓乐双眼扫过院子中央并排站着的一大一小的雪人,又看了看正哈哈大笑的一大一小的儿子和孙子,顿时也觉得莫名搞笑。 日子往后算,年节便在眼前了。这是唐晓乐变成钱老夫人后过的第六个年节,而这次只去信且提前买了节礼寄回去明城,是以第一次钱家分开两地过年。 而在年前唐晓乐就吩咐了苏云舟和小周二人前往薛家、太傅府、谢三、林婉那儿送了节礼。 太傅府的大门口,明叔见着来送礼的苏云舟和小周两人自报家门,往脑袋里收刮了一阵才收下节礼,并且直接把木盒子端去给了自家老爷。 其实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不过是唐晓乐知道谢三是个好食的,身边什么好东西都有,就让马婆子做了几道可口的点心,想到上回送给薛太傅和谢三是一样的果酒,这回也就一并送去了太傅府。 “什么东西?”薛一然不解地问老仆。 明叔回道:“是钱家送来的年礼。” “钱家?”薛一然想了一会儿道:“你怎的给收了?” “说是盒点心,老奴想着您估计会喜欢,也不是个什么值钱的便收过来了。” 薛一然提起兴趣,“喔?我来看看。” 打开盒子,里面躺着四种色味俱佳的点心。薛一然不由得伸手拿起一块放进嘴里。 香甜软糯,口齿留香,美味也。 他开口赞道:“钱老夫人还真会投其所好也。” 第四十七章 求养肥不弃 时光匆匆,直指正月十五, 上元节, 一个在京城属于男女老少都憧憬的节日。 从正月初十开始, 便有各地的客商和巧匠云集京城各大街道售卖花灯, 明灯高悬, 各式各样的花灯从街头串到了街尾。而花灯的式样和工艺也是上元节灯会的一大亮点, 引来的观赏者络绎不绝,来往行人手中更是不乏花灯, 衬得整个街道流光溢彩, 热闹非凡。 京城的上元灯会便是围绕着雀玉湖畔展开的。 在民间, 雀玉湖有一个相当美好的传说, 盛传大宗开国皇帝宗皇祖便是在此地由青鸾引路邂逅了与他恩爱有加的皇后, 为纪念两人多年相濡以沫的情谊,宗皇祖在登基后创建国号的同时, 在他与皇后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开凿了一座湖, 取名——雀玉湖。 也因此每年除了乞巧节,就属上元节最得年轻的公子小姐喜爱了, 就连平时足不出户的闺阁千金、小家碧玉们都纷纷出现在了灯会当中。 此时,聚集在雀玉湖畔的多是年轻的男女, 他们将自己最为诗情画意和对未来另一半的期待写于纸上折成纸船投放在湖中等待飘去湖岸对面而被有缘人拾走。 不说民间, 就说皇城内, 也是不同以往的繁华热闹,歌舞升平。 唐晓乐率领着家中早就雀跃的钱老三、钱书应、玉竹、小周、春宝五人出现在街道的人潮中,虽然初春的天气还不怎么回暖, 但行人众多倒也不觉得冷了。 街道两边的摊位上都是五颜六色的花灯,还有灵工巧匠们别出心裁的作品,不得不说这让来自现代的唐晓乐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一行人四处张望着,就显得有些眼花缭乱了。 钱书应走在前头,指着旁边一个摊位道:“奶奶,你们在这边稍等我一会儿,我想去买两个花灯。” “娘,我也去!”钱老三说着也屁颠屁颠跟着跑了过去。 钱书应指着刚刚火眼金睛看中的猴子花灯道:“掌柜的,我要那个,麻烦帮我拿一下。” 摊位掌柜道:“好嘞,这边的花灯一个十文钱。” 掌柜顺手点上了白蜡,钱书应心满意足地提上,又指着要了一盏精神抖擞的老奶奶花灯,付给了掌柜二十文钱。 而钱老三不过是想应景就随便买了一个。 待两人返回,钱书应笑嘻嘻地献上花灯,“奶奶送给您。” 唐晓乐收到老奶奶花灯眼角都抽了,却还得露出一脸慈爱,委婉地问道:“奶奶不提,让玉竹帮奶奶提花灯可好?” “当然可以啊!”钱书应正摆弄着猴子花灯,头也没抬地回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