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节 (第3/4页)
交给了孟玄喆,希望孟玄喆能够像对待其他的自己的人那样对待他们,把他们调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 孟玄喆得到第二个名单之后简直高兴得都要跳起来了。他确实重用了那几个人,但是不是把他们调到更重要的位置上去,而是全部调到了自己的身边,安排了一些看起来很好其实并不重要的工作。为了防止他们生疑,孟玄喆骗他们说这是暂时的,让他们在自己身边待几天,让剑门的两个守将以为他们是自己的人了再给他们安排更好的职务,这样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一些。 没有人觉得这样的安排有问题。他们都被孟玄喆忽悠了。 只是当两军对垒的时候,孟玄喆才在开战之前把他们都控制了起来,秘密处死了。这件事李昊直到战事开始了半个月之后才知道。因为孟玄喆把他的人一网打尽了,连给他及时传递消息的人都没有了。直到那个时候,他才真的意识到自己可能上当了。 孟玄喆在两军开战前接到了徐蕊给他的密信,然而他并不知道这是谁给他的。只知道有人通过军方的内部渠道从蜀都给他送了这么一封信,信上只有一句话,“引军入瓮,诱捕光义”。 孟玄喆看到这封密信的时候高兴惨了。他反复推演过战局,考虑了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可惜最好的情况也就是蜀国支撑住了宋军的第一波进攻,蜀宋两国暂时休战,但是也不可能休战太久。 若是宋国派来了更多的兵力,更厉害的将领,蜀国早晚会支持不住的。况且宋国是客场作战,最多是损失这些兵力,蜀国是主场作战,损害的是整个国家的生产。若是战事不停,蜀国这样一个小国,很容易被拖垮的。 这封密信,简直是孟玄喆的救命稻草。他丝毫没有怀疑这封信的真假,因为如果是北宋策反的人,根本就没有必要弄出这么一封信来,形式上本来就是北宋占优。他们只要暗地里搞搞各种小动作,就够前线的人喝一壶的了。 这肯定是某个不好暴露身份的人偷偷给自己送来的情报。难道是蜀国在北宋埋藏的线人得到的消息?能在北宋埋藏线人的,该不会是自己的父亲吧?他通过这种渠道来传递消息,难道是李昊已经影响到了他正常传递消息的渠道?孟玄喆想到这里,又开始担心蜀都的情况。 到一个月后,孟玄喆接到了孟昶送来的相似的消息的时候,孟玄喆又不确定自己之前的猜测了。 第201章 花蕊夫人之红颜幸(十五) 但不管怎么说,这两个消息相互印证,倒是更证明了赵光义在这批宋军中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剑门关之后还有一处较小的关隘,当地人称“小剑门”。孟玄喆和高彦俦、罗济两人商量以后,决定把一半主力后撤至小剑门,在两军首次交战中先佯装失败,把宋军主力引入剑门和小剑门之间后,前后夹击,进行围剿。 宋军与蜀军在剑门关前列阵而战,旗开得胜,不知是计,只以为是李昊在让人故意给他们放水,乘胜追击,结果直冲到小剑门前才发现不对,但想要撤兵的时候回路也已经被堵住了,他们被来了一个瓮中捉鳖。 赵光义以为要打胜仗,为了鼓舞士气,更是为了顺利揽功,在宋军冲入剑门的时候就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没想到竟然被活捉了。 此次战斗比想象的还要来的顺利。孟玄喆和高彦俦、罗济两位将军看着眼前被五花大绑的赵光义,心里乐开了花。有此人在,蜀国终于有了一个可以跟北宋谈判的筹码。 赵光义的心里窝火极了。他虽然小时候吃过几年苦头,可是自从他懂事起,他的大哥赵匡胤就在后周站稳了脚跟,把他们一家人接了过去,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由于母亲的宠爱,大哥的关照,赵光义一直发展得顺风顺水的。只是这些顺利跟他日益增长的野心比起来,显得有些跟不上趟。他在军中的影响,远远比不上那些宿老旧将,不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赵光义并不想以后做个亲王了事,也不想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他想要的更多,就必须要有军功,有支持自己的军事力量。伐蜀之战,是北宋取代后周之后,北宋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决定着北宋统一天下的步骤能否顺利进行,也是他最好的机会。 赵光义在赵匡胤面前软磨硬泡,还让他母亲出面,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赵匡胤出于家族利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