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雀屋的杀人舞台剧_第3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节 (第2/2页)

钥匙在哪里?有锁孔代表此处可以打开,但没有钥匙不还是白搭。

    二、假设凶手确实是把蒋兴龙藏在了这里,那么凶手的行动速度就要让罗意凡惊叹了。

    从罗意凡听见响动进入走廊到看见第一扇木栅栏门大概有二、三分钟的时间,从身后移动和推门的声音判断,这个时候蒋兴龙应该还在。

    然后罗意凡去查看走廊门和费古尸体,大概也用了二、三分钟,这段时间罗意凡没有注意蒋兴龙的动静。

    假设蒋兴龙是这个时候出事的,那么从凶手掳走人到蒋兴龙呼救之间最多隔了三分钟左右。

    也就是说凶手是在蒋兴龙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强行将他掳走的,这等于变相地增加了行动的难度。

    凶手为什么不先下迷药,防止蒋兴龙呼救,罗意见暂时猜不出来。

    呼救声响起罗意凡是立刻冲向卧室的,先被走廊进入卧室的房门挡了一下,马上回身进入书房,撞到桌子之后没有停顿直接冲进卧室,这一段大约一分钟左右。

    综上所述,算足时间的话,凶手让蒋兴龙消失总共用了四到五分钟左右。

    在这短短时间里,凶手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把蒋兴龙拖入墙内的暗道,用什么机关打开暗道底部的木板,把他推进入,关好,再爬上悬梯离开。

    这个方法五分钟有可能来得及,但是据罗意凡的观察,墙内暗道底部的木板是用钉子钉死的,根本不可能打得开。

    第二,先把蒋兴龙从卧室拖到书房,拆下书柜,打开底板,把人推进去,然后锁好,再装上书柜,最后逃之夭夭。

    这个方法在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就算凶手在掳人之前已经把柜子拆好了,暗门打开了,要在五分钟之内把一个不停挣扎的大男人塞进去,再恢复原样离开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真的是藏在墙壁里,罗意凡猜测凶手有可能将蒋兴龙推入墙体里面之后再下了迷药,让蒋兴龙可以安静的呆在里面不被他发现。

    总之,罗意凡认为书房和卧室现在已经处于封闭状态,除了墙壁内部,凶手不可能再有地方可以藏蒋兴龙。

    至于将蒋兴龙带回二楼密室,也不现实,拖着一个人爬悬梯不可能一点声音也没有。

    脑子里火速地分析着,罗意凡的人也没有停歇,他在书房里到处翻找着活动木板的钥匙。

    一本本的书和一个个的动漫玩偶被他胡乱地丢在地上或翻倒在原地。

    罗意凡快速地随着搜寻而移动自己的位置。

    在移到某一个地方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

    某一样东西吸引了他的目光……

    第二十六章 恶魔的三重之迷——高潮四:意想不到的重逢

    罗意凡的眼睛注意到了地上刚刚被自己打破的花瓶。因为花瓶碎片正好撒在窗户的下方,现在己经到中午,初夏的阳光透过玻璃窗反射在花花绿绿的碎片上。

    在碎片和散落的月季花之间,罗意凡看到一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东西,它正压在一块大碎片的下面,露出一点点边缘。

    心里突然一阵激动,罗意凡赶紧弯下腰将那个小东西捡了起来。

    果然,是一把小钥匙。

    本来不抱多大希望可以找到的东西,居然藏在了无意中打碎的花瓶里。

    这对于罗意凡来说无异于是一个惊喜。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得来全不费工夫。

    没有任何犹豫,罗意凡转身紧走几步,一下就把钥匙插进了书柜底板上的锁孔中。

    “咔嚓”

    手轻轻一扭,锁孔中立刻传来了开锁的声音,此时这个声音对罗意凡来说竟然十分地悦耳。

    打开锁之后,双手稍一用力,这回木板很轻松地就向右手边移了过去。

    随着木板与边框摩擦发出的声音,墙壁内隐藏的空间渐渐打开。

    罗意凡屏住呼吸,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直盯着里面。

    没有任何特色,四壁都是木板构成,什么其它装饰也没有。

    顶板缝隙中有一丝丝的鲜血渗出,还不时滴落。

    看到这血,罗意凡又一次痛苦得难以呼吸。

    这块顶板应该就是让他和蒋兴龙得以脱身的“大抽屉”底板的一部分,因为它就在内部悬梯的旁边。

    想起楼上血流成河,惨不忍睹的死者,罗意凡心中的仇恨之火烧得更旺了。

    调整情绪,罗意凡的视线继续往下望去。

    “!!”

    一个蜷起的物体紧紧缩在墙角,嘴里断断续续地发出微弱地呜咽声。

    罗意凡一开始以为又是一个死者,吓得倒退一步。

    等定睛看清蜷缩的物体,罗意凡立马就扑了过去,脸上冷漠地表情一扫而空,全部被紧张和担忧代替了。

    那是一个人,一个年轻的,纤瘦的,漂亮的,同时脸色吓得惨白,嘴巴被堵着白布的男人。

    “梁泳心!!”

    罗意凡一声呼唤,将人抱在怀中,迅速转移到隔间外部。

    将书房地板上杂乱的东西顺脚踢开一点,让怀里的人儿坐在地板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