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5节 (第3/3页)
你们父亲的忌日就快到了,为人子女,回去为亡父扫墓,理所应当。” 裴十二娘眼里滚出泪水,涕泪横溢,倔强道:“我不回去!我父母双亡,得叔父抚养,才能吃饱穿暖,平安长大,叔父就是我的父亲!我要留在叔父身边,回报叔父的养育之恩。” 裴拾遗脸色铁青,“你们兄妹父母双亡,我好心好意收留你们,你们是怎么回报我的?十七娘是我的女儿,你们轻贱她,欺负她,现在还有脸面说想回报我的养育之恩?” “明明是叔父默许的!”裴十二娘再度扯住裴拾遗的长袍一角,抹了胭脂妆粉的脸因为情绪激动而微微扭曲,绝望道,“从前我把十七娘当成使女吆喝,叔父你明明在场,不也什么都没说吗?为什么事到如今……” 裴拾遗变了脸色,勃然大怒,“你们怎么能和十七娘比?此前只怪我裴玄之识人不清,被你们兄妹这种忘恩负义之徒蒙骗!裴府蓬门草户,留不得你们!” 他说完话,冷笑几声,抬脚即走。 裴十二娘想抓住裴拾遗的胳膊,刚伸出手,就被使女们拦下了。 “谁敢拦我?!”她扫视一圈,恶狠狠道。 使女们愣了一下,继而噗嗤一笑,跟看百戏杂耍似的看着她,目含鄙夷,“十二娘,郎君不想见你,你还是回房去吧。” 七手八脚,把裴十二娘强行送回房。 裴十二娘又哭又闹,指甲在婢女们的手腕上抓住一道道血痕。 婢女们疼得嘶嘶直吸气,烦不胜烦,干脆把门带上,守在门外,不许她出去,生怕她惹怒裴拾遗,连累她们受训斥。 裴十二娘呆呆地坐了一会儿,扑倒在床褥上,痛哭流涕。 仆妇把前院的争执禀报给张氏听,张氏手里摇着一把刺绣百花绢扇,慢悠悠道:“看紧了她,别让她闹出什么丑事来。” 裴十郎是小郎君,天天出去吃酒应酬,她拦不住,裴十二娘是内宅小娘子,她还是能管一管的。 软弱了半辈子,她总得学会硬气起来。 仆妇躬身应了,压低声音道:“娘子,郎君说要过继一个小郎君到您名下,您看要不要和公主说一声?” 张氏嘴角微微勾起,端起一盏酸甜的乌梅浆,浅啜几口,“罢了,这事我已经托付给我娘家兄弟去办,何苦烦扰公主?裴家的事,和她没关系。” 她管不住裴十郎和裴十二娘,十七娘在她眼皮子底下被欺负,她隔岸观火,没有费心去维护十七娘。如今裴家又将迎来一个孩子,等郎君把那个抱养的孩子接到裴家,她一定要竭尽全力,好好抚养那个孤苦孩儿,不能再重蹈覆辙。 这一次,她一定会当一个尽职尽责的好母亲。 公主说得对,郎君凉薄自私,她得早点为自己打算,小郎君才是她日后的依靠。 等小郎长大,说不定能给公主添个助力。 蓬莱宫,紫宸殿。 李旦快走到侧殿东面的回廊前时,忽然脚步一滞,意识到他刚才可能乱中出错,让母亲瞧出端倪了。 吐蕃和中原隔着莽莽荒山茂林,消息不通,吐蕃使臣根本不知道现在宫里有两位公主。而且吐蕃王室从第一次向唐请婚时起,就想娶一个有真正皇家血统的公主为王妃,这一次他们指名向李令月求婚,朝廷要么婉言拒绝,要么欣然应允。 除非吐蕃主动要求,朝廷不可能用其他人代替李令月。 英娘暂时是安全的。 李旦心里陡然一松,轻轻舒出一口浊气。 至于被武皇后看出心里的隐秘,并不重要,和英娘的安危比起来,这些不过只是细枝末节而已。 “八弟怎么在此?” 十几个头戴纱帽的宫人簇拥着六王李贤走下阶梯。 李贤穿一袭紫色圆领花绫罗袍,腰束玉带,脚踏锦靴,神采飞扬,一边走,一边侧头和员外郎王洵交谈着什么。看到李旦,诧异了一下,凤眼微微上挑,含笑问:“可是有什么要事向阿父禀报?” 李旦神色淡然,垂眸道:“繁琐小事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