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_第10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节 (第2/3页)

握得更紧了些。

    “表兄……”

    她试着认真喊了一声,忍了忍,还是撑不住笑了。

    表兄她叫不出口,那八郎?八王?相王?

    她在心里偷偷清喝一声:李旦!

    反正直呼他的名字都比叫表兄顺口多了。

    李旦顿了一下,不用回头,便能猜出裴英娘这会儿在偷偷嘀咕什么。

    他笑了笑,声音低沉,“随便你怎么叫吧……”

    只当是情趣好了。

    醴泉坊的宅邸原本要挂上公主府的牌匾,敕书下达以后,公主府成了永安观。

    卢雪照的效率非常高,仅仅只花了几个时辰,下笔一挥而就,写出一篇辞藻华美、真实感人的奏表,托人送入宫中。

    这篇奏表很快在朝臣们手中转了个圈儿,于是裴英娘又多了一个诚孝的名声。

    这一次不止文武大臣争相为她表功,连武承嗣都得上书狠狠夸赞她一通,没办法,武皇后命人把她的名字添进武家族谱里,同在一条船上,武承嗣必须忍气吞声,极力附和裴英娘。

    至于她血缘上的亲生父母得知她改成了武姓,会气恼成什么样,就不关裴英娘的事了。

    她忙着搬家。

    正式出家,当然得搬到道观去住,才能站得住脚。

    忍冬和半夏提前几天搬去永安观安置行李物件。李治亲自为裴英娘挑选长史、扈从、小吏、女官数十人,个个都精明能干,包揽了开府的一切大小事务,完全不需要她cao心。

    她在宫里住到下旬,赶在暑气将消前,搬离东阁。

    李令月红着眼圈,把裴英娘送到宫门口,挽着她的胳膊,不肯放她走,“原来以为我会先搬出宫,谁知你居然抢在我前头了。”

    裴英娘拍拍李令月手,笑着道:“要是我还留在宫里,阿姊出阁以后,我想见你一面多有不便。都搬出来了,来往更便宜呢!我每次回宫探望阿父的时候,肯定会经过宣阳坊,阿姊只管等着我去府上叨扰吧!”

    李令月破涕而笑,“一言为定!你要是敢过门不入,我让人撵着你的车驾走!”

    姐妹俩难舍难分,直到昭善再三劝慰后,才收了眼泪。

    宫中规矩严,哪有住在外边快活自在,裴英娘其实早就盼着能够搬出宫自己住了。每次想吩咐蔡四郎他们办什么事,必须用书信交流,耽搁辰光不说,有时候很多话不方便在信上说,或是文字表达不出完整的意思,往往会耽误事情。只有搬出宫自己住,她才能掌控整个宅院,真正掌握自己的人手。

    她唯独舍不得李治……阿父身边一下子少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宫中生活烦闷寂寥,他一个人,要怎么度过漫漫长日……

    武皇后忙于政务,李旦前些天已经搬去隆庆坊了。

    偌大的蓬莱宫,以后还有谁能日日陪伴李治用膳,逗他欢笑,陪他看阶前落花?他头风发作的时候,谁能日日夜夜服侍汤药,劝他多用些膳食?他伤心苦闷时,谁愿意听他诉说心事?

    裴英娘狠下心肠,和李令月辞别,骑马出宫。

    眼看离宫门越来越近,她扯紧缰绳,回头望一眼含凉殿的方向,眼角泛起湿意。

    方才她去含凉殿辞行,李治不忍看她离开,借口头风犯了,没让她进殿。

    宦者含笑把李治的话转述给裴英娘听:“圣人说,在外头不像宫里清净,贵主别被市井里坊的热闹迷花了眼,记得时不时回来看看圣人。”

    李治的原话是:“小十七是个大忙人,你长大了,青春正好,确实该到处走动走动,多和京兆府的少年郎君们来往,将来满城郎君随你挑。不过小十七别只顾着外头那些俊秀飞扬的新人,就忘了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