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_第21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9节 (第1/3页)

    故意走到人群前晃一圈,确实是为了下马威,不过他本来也没准备去宫城,出发前他就打算直接住进上阳宫。

    上阳宫位于洛阳皇城以南,雄伟壮观,高大宏丽,廊芜环绕,宫室楼阁极尽豪奢。

    据说当初建成此宫时,因为宫殿太过华美,主持修建工程的韦机因此受到弹劾。

    李旦和裴英娘一句话不说,直接去上阳宫,洛阳的官员们吓坏了,骑马远远跟在车队后面,提心吊胆,冷汗淋漓。

    等到李旦和裴英娘安顿好,洗漱出来,官员们已经求见好几次了。

    裴英娘伏榻休息,长发披散,等着晾干。

    阿禄隔着水晶帘道:“娘子,船队刚好返程,您要不要见见他们?”

    下南洋、走东海的船队规模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由朝廷统一派发许可,洛阳本地许多世家都掺了一脚。

    贵族们耻于谈钱,但最暴利的行业,一般都由勋贵把持,哪里展露出商机,权贵们就像闻到蜜甜香味的蜂群,利用权势,将之瓜分一空。

    裴英娘名下的船队主要有两条航线,一条往东,经登州、楚州、扬州、明州,到达倭国和高丽。一条往西,从广州出发,沿途经过南洋诸邦。

    这一次船队和留居广州的番客们合作,最远行到波斯湾,可谓九死一生。

    当然,风险大,收益也大,船队用丝绸换回大批黄金、香料,顺便按照裴英娘的要求,收集各种作物种子。

    中原的作物产量实在太低了,一亩地如果能收几百斤粮食,不只农户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连满朝文武也要欣喜若狂,纷纷上书,大夸特夸太平盛世。

    能早点找到高产量作物种子就好了,老百姓们不关心皇室上层的政治斗争,他们只想吃饱肚子。

    裴英娘抬头看一眼窗外,庭院里芭蕉冉冉,海棠花如瀑布一样绕满枝头,天边隐隐闪烁着粼粼光泽,“见一见吧。”

    她起身梳髻妆面,琼娘迟疑着道:“洛阳的风尚似乎和长安有些不同。”

    琼娘很细心,刚才只不过半盏茶的工夫,她已经从贵女们的梳妆衣着中窥出洛阳流行的妆容发式和长安的不一样。

    裴英娘一哂,拈起一枚银鎏金蝴蝶花草并蒂荔枝簪子,“我来了,洛阳时兴的妆容、发髻、衣饰一定会变,不用管其他,照着我平时喜欢的样式梳。”

    她是相王妃,是主掌船队、商队的永安公主,她喜欢什么,什么就是洛阳的新风尚。

    第180章

    上阳宫的宫殿呈散状分布, 亭台楼阁散落在园林山水当中,自成一派,不像其他宫城那样布局对称严整。

    李旦和裴英娘直接入住观风殿, 殿中有观风门、浴日楼、七宝阁、丽景台、九洲亭,面向东方, 和洛阳皇城最近。

    她沐浴后晾头发的地方叫甘露台,廊外植满花果和南方的四季常青树, 碧池水波荡漾,宫婢划着小船采摘莲蓬, 好预备做莲子煲骨汤。

    船队的成员身份低微, 不能穿锦衣丝,最好的衣裳也只是普通的布料,内侍领着他们走进上阳宫时,等在外殿的官员们交头接耳, “那些人是谁?”

    打听清楚他们的身份,官员们窃窃私语,“王妃想见谁就见谁,相王还没动静……这, 我们继续求见相王,估计还是要吃闭门羹,不如想法子见一见王妃?”

    众人商量了一会儿,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连忙遣随从回皇城,各家命妇、女郎们特意装扮过, 等在路口迎接,虽然一腔热情被相王冷落,也没敢立刻回家,这会儿都在皇城等消息。

    既然要拜见相王妃,当然得派女眷去周旋巴结。

    厅中设案席,焚四叶饼子香,帘幕轻摇,丝竹声声悦耳。

    十数个五大三粗的黑脸汉子席地而坐,环顾一周,只觉处处香喷喷的,宫婢们一个赛一个水灵清秀,脸上不由涨得通红,一并连耳朵根都红得冒烟。

    正厅上首垂一道攒花水晶帘,裴英娘端坐帘后,细声细语勉励船队诸人一番,示意内侍们把准备好的赏赐抬出来。

    众人抱拳谢恩,争着汇报路途上的各种新奇见闻。

    这个说自己抓了一条浑身发绿的大鱼,光鱼尾巴就有双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