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3节 (第2/3页)
打扫院落。 武承嗣为姑母的淡漠而感到心惊, 到这个时候,姑母竟然还能镇定从容地指挥宫婢洒扫院子。 昨夜见过几个孩子后, 李治陷入昏迷。 武太后在屏风外守了两个时辰,上官璎珞回禀说朝臣们接到消息,陆陆续续入宫, 李显哭天抹泪,无法接见群臣。 武太后没有迟疑,立刻起身去前殿安抚众位大臣。 她不能慌,越是形势危急的时候, 她越要沉着冷静。 李旦等在屏风外面,眉宇间多了几分阴郁沉重,“母亲,阿父醒了, 他想见您。” 武太后走进内室。 刚从感业寺回到蓬莱宫时,她劫后余生,欣喜若狂, 李治给她的宠爱和尊重让她忘乎所以。 驱逐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功臣,扳倒王皇后和萧淑妃,肃清朝堂,巩固皇权,她和李治配合默契。 朝野内外骂她狐媚惑主,她一点都不在意,能和站在权势之巅的男人并肩而立,几句骂名,算得了什么? 武太后越来越飘飘然,以为李治对自己百依百顺,自己一定能够控制李治。 然而李治始终把任免宰相的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他对她那么好,力排众议册封她为皇后,却又干净利落地除掉她的心腹大臣,打压她的娘家,孤立她,防备她,至始至终,她的一切权力都依附于李治身上。 李治信任她,她就能风风光光,假若那一天李治像忌惮长孙无忌那样忌惮她,她会不会落到和长孙无忌一样的下场? 眼看着李治重用那些曾公开反对她的将领,诛杀为她立下汗马功劳的朝臣,武太后为自己的将来感到忧虑。 好在她生了四个儿子,地位稳固。 她开始收敛,撰写编纂教导后妃贤德顺从的书册进献给李治,表明自己会谨守本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李治和他们的儿子分忧。 李治差点废了她。 那时候她野心勃勃,什么都要插手管,想趁着李治病重独揽大权,隔绝李治和老臣们的来往书信,飞扬跋扈,志得意满。 李治勃然大怒,给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连废后的敕书都写好了,盖过玺印,李治亲笔画日,交由门下省审核,一旦诏书发出,她将会被剥夺一国之母的高贵身份。 武太后心惊胆战,她尝过独守青灯的清苦滋味,无法忍受再次遭到放逐! 她脱簪披发,泣告李治,弘儿年幼,陛下若是废了她,将弘儿置于何地?朝臣们居心不良,撺掇他废后,就是为了把弘儿赶下太子之位! 李治犹豫了。 趁着他犹豫,武太后抢过诏书,胡乱撕扯,废后的诏书是绢帛写就,不易撕开,她恨不能用牙齿把诏书咬碎。 李治叹了口气,俯身按住她的手,拥她入怀,“媚娘,朕错了,以后绝不会再提此事。” 他自称朕。 那一刻,武太后终于明白,不管李治平时对她有多容忍,一旦触及他的底线,他也会翻脸无情。 这些年她辛苦培植自己的势力,一步一步架空李治,渐渐掌握实权,可是回想起那封诏书,还是会觉得心口发凉。 那是出于对失去权力的恐惧,因为她的权力,来自于李治。 李治说到做到,后来他再也没有提起废后的事,一次也没有。 他时常生病,越来越依赖于她。 她是皇子们的生母,也许他以己度人,觉得她会为儿女们鞠躬尽瘁。也许他权衡利弊,发现其他人都不可信,唯独她值得信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