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公主_第24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6节 (第2/3页)

一笑,“其实我没想过要惹怒太后,裴狐狸,我和你说句实话,那晚在宫宴上,我刚刚把规劝太后的话说出口,就后悔了,后悔得不得了,我是真怕呀,我富贵了一辈子,不想就这么白白死了。这两天我连认罪的折子都写好啦,只要递上去,太后一定会消气,我接着做我的三品官……”

    裴宰相轻声问,“我帮你代为转交?”

    袁宰相在枕上摇摇头,发丝苍白,皱纹遍布的脸上挤出一丝笑,“这些天,外边的人都在夸我……我那些学生,部属,宗室皇亲,民间的文人学士……都夸我不畏强权,你去外边听听,他们都在夸我呐!”

    年少时,他曾鲜衣怒马,仗剑行走中原,梦想能靠一己之力,斩尽天下恶人。

    后来他受尽冷嘲热讽,发现武力根本无法和世道抗衡,于是发奋读书。

    明科高中,一举成名,他踏马曲江池畔,春风得意。

    入朝为官时,他妄想靠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为民请命,造福一方,名留青史,受万世敬仰。

    再后来,他一步步高升,除去一个接一个的政敌对手,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身后的同盟越来越多,心肠也越来越硬。

    年少那些寒窗苦读,闻鸡起舞,对着院中的老梅吟诵古人诗句,发誓要效仿君子,严格要求自己的年月,离他越来越远。

    他成了笑里藏刀的袁宰相,而不是那个正直单纯,锄强扶弱的袁郎君。

    “太后想废黜圣人……她的野心不止于此,吕后尚且知道立幼子为帝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太后不屑与此,她根本不是吕后,她是王莽,她要断绝李氏江山……”袁宰相慢慢道,“我受先帝提拔,多年君臣相得,知遇之恩,无以为报……总得有人站出来,我不想站,还是站出来了,既然站出来了,就不能退回去,好让天下人晓得,还是有人忠于李氏的……”

    他忽然攥住裴宰相的手,“裴狐狸,你莫要笑话我……我怕死,我现在很后悔,我老了,可我还是不想死,还想多活几年……斗了一辈子,最后还是我输了,你比我聪明,你赢了……”

    他的话音越来越低,到最后只剩下虚弱的喘气声。

    裴宰相沉默良久,轻轻叹口气。

    “袁三,你没输,输的是我。”

    两日后,袁宰相死于大理寺。

    袁家女眷,上至老妪,下到幼儿,全部充入掖庭为奴。几位郎君发配至岭南,终生不得返回长安。

    朝野震惊。

    第203章

    武太后没有给朝臣们太多喘气的辰光。

    新年伊始, 在流放袁宰相满门后,她下令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改三省及诸司名称, 修明堂,尊佛抑道, 捐出数百万财物大修佛寺, 加尊号“圣母神皇”, 称“陛下”,自称“朕”, 并于花朝节前率领群臣迁都至神都。

    李显还没有被废黜, 但基本上和废黜没有什么两样。

    李唐皇室在长安留下太多烙印, 武太后想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必须进一步削弱降低皇室的威望, 她要在洛阳开启新的篇章, 尽情施展她的政治抱负。

    官职衙门的名称、官员的服色和随身佩戴的佩饰、年号……只要是和李氏有关的,武太后全部下令更改。

    上元节的彩灯还未撤下,先前被贬谪的丘神勣和武承嗣奉诏回京, 进宫觐见武太后,进献凿刻有“圣母”“神皇”等字迹的白石, 立马升官。

    越来越多的官员以进献祥瑞的名义奉表进京。

    今天南边飞来一只神鸟, 明天东边海上爬来一只神龟,后天北方降下一道霹雳,劈开一棵古树,树中藏有神图……

    老百姓们应接不暇。

    所有神迹通通指向一个主题:女皇临人, 永昌帝业。

    一片哗然。

    原先以为武太后只是想效仿吕后的人彻底清醒过来,太后这些举动,显然是在为登基做准备,李世江山将不复存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