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3节 (第3/3页)
英娘披上斗篷,忍冬和半夏退出去,方接着道,“有个冀州文人,名叫苏安恒,他上书女皇,劝女皇还政于殿下,女皇大怒,命人把苏安恒收押,查清他的同伙。” 阁楼上风声呼啸,北风冷得刺骨。 裴英娘拢紧斗篷,“苏安恒是谁的人?武承嗣安排的?” 那场针对李唐皇室的血腥屠戮早已成了过眼云烟,女皇明察善断,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任用贤能,励精图治,社会安定,朝堂局势安稳,文武百官竞为之用。 李旦从来不是急躁冒进之人,东宫属臣也知道这个时候应该暗藏锋芒,不能挑起女皇的猜忌之心,岂会派人上书劝女皇还政? 苏安恒忽然跳出来,实在蹊跷。 郭文泰回道:“事出突然,已经派人去查了。” 苏安恒并非京中官员,只是个文人而已,没人留意过他。 阁楼上实在太冷了,半夏怕裴英娘吹出毛病,站在楼梯转角的地方,扬声劝她回内殿。 郭文泰想起李旦临走前交待的话,心中一紧,连忙跟着劝。 裴英娘没有坚持,李旦怕她担心,把郭文泰留下来和她解释宫城那边的状况,说明事情确实不算紧急。 回到房里,火盆里的炭火烧得噼啪响,她脱下斗篷,盘腿而坐,吩咐阿禄,“去邸舍打听,南来北往的文人学士经过渡口时,一定会去邸舍聚饮留诗,苏安恒既然能惊动陛下,必定有几分真才实学,查一下他平时来往的人。” 阿禄应喏。 不一会儿郭文泰跟进房,“查清楚了,苏安恒上书,完全是出于义愤。” 苏安恒不是武承嗣安排的。 裴英娘稍一沉吟,“人是不是关在大理寺?” 郭文泰道:“是。” “快派人去大理寺。”裴英娘皱眉说,“不能让苏安恒死在狱中。” 郭文泰飞快应一声是,转身出去分派人手。 雪越来越大,天很快黑了,窗外暗沉,内室反而显得比白天更明亮。 裴英娘倚着凭几沉思,期间长史和郭文泰来甘露台好几次,向她征询意见,然后出去和外边的僚属商量,眼看着天完全黑透,雪依旧没停,露台上积了厚厚几层白雪。 戌时半夏捧着热腾腾的羹汤茶食,劝裴英娘用膳。 她吃了两碗汤,嘱咐小厨房的宫婢守着炉火,李旦随时可能回来,宫城那边不知道如何了,他肯定吃不了饭。 外边的雪太大了,宫婢经过回廊时,冻得瑟瑟发抖。 远处响起钟声,裴英娘站起身,走到前殿的朱红宫门前,眺望远方。 殿前灯笼高挂,雪花四处飞卷,远处黑魆魆的,什么都看不清。 她倚着门框站了许久。 黑暗中传来嘎吱嘎吱的声响,长靴踩过雪地,踏琼碎玉。 李旦在精兵们的簇拥下拾级而上,身上披了件鸟羽黑氅,雪花落满肩头。他摘下笠帽,走到朦胧的灯光下,径直走到裴英娘跟前,想拉她的手,手臂刚抬起,又放下了,他刚从外面回来,双手冷如寒冰,“不早了,你先去安置。” 他要去七宝阁和长史、幕僚们议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就寝。 裴英娘问他,“苏安恒呢?” 李旦解下黑氅,不慌不忙道:“无事,母亲没有当场命人诛杀苏安恒,以后也不会杀他,这事对我来说并非坏事。” 他显然早有准备,裴英娘点点头,“阿兄,先吃了饭再走?” 李旦摸摸她的发鬓,“不吃了,让小厨房煮点娇耳送过去。早点睡,明天我和你细说。” 裴英娘吩咐小厨房煮一大锅姜汤,娇耳、蒸饼、黍臛做好了,一并送到七宝阁去。 她洗漱过后早早睡下,四更过后恍惚听见李旦说话的声音,揉揉眼睛爬起来,“这么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