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娇宠纪_第7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节 (第2/4页)

圆圆的,怒视着萧从衍。

    太坏了,早知道她就不该来安慰这小鬼。

    “长rou好,胖胖的安安最可爱了。”

    萧从衍笑着摸了摸顾安安的脑袋,将生着气的胖丫头再一次揽入怀中。

    谢谢你,我独一无二的胖丫头。

    幽幽的月光之下,俊秀的少年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姑娘,画面美的几乎可以入画,苗老太在不远处没有吭声,悄悄地回了屋。

    亏她准备了一肚子的稿子,准备彻底奠定自己的温柔好奶奶的人设呢,被自己的宝贝孙女抢了先。不过看样子自家乖乖还是很有本事的,把从衍那孩子给哄好了,自己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除了苗老太,没有人知道昨天晚上发生的事,大家只觉得是萧从衍那孩子自己想开了,这样也好,至少萧老爷子来到红旗公社后,不用在自顾不暇的时候,还担心萧从衍这个孙子。

    ☆、缘分

    上头有人要下放到红旗公社的事不是秘密, 没几天的功夫就传遍了附近几个村子,包括那些知青也都知道了这件事。

    这些年, 陆陆续续有知青下来,现在的知青一共有三种,待遇截然不同。

    一种,是被送到国营农场的知青, 这部分知青能分到一件价值六七块钱的军大衣,每个月还有工资拿, 一个月三十多块钱,比一般的工人还多,下放到农场的知青是极少的,家里头没有过硬的关系, 还去不了。

    第二种,是被送到大城市周边郊区农村的, 现在对外输出知青最多的是沿海城市, 其中以海城尤甚, 拿海城来说,有一部分知青会被送去海城的郊区农村, 户口也随着迁移到所在农村的集体户口上,不过待遇稍稍好了些, 除了挣工分得来的粮食,每个月还有十几块钱的补贴,算是次一等的出路。

    最主要的,这部分知青离家里头近, 偶尔还能见见家人。

    第三种,也是最差的,就是被分配到西北农村。

    去到那些闭塞贫穷的小村庄,足以打破那些知青所有美好的幻想,在这样贫穷的农村插队,他们没有任何的补贴,想要养活自己,只能靠繁重的农务,从早干到晚,挣着微薄的工分,勉强填饱自己的肚子。

    而被分到小丰村的知青,正是最后一种,随着城里工作岗位的紧缺,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在城里无处安放,被送来小丰村的知青,是越来越多了,知青院扩建了好几次,现在小丰村的知青,已经足足有十八个了。

    前些年,传的浩浩荡荡的回城指标倒也是真的,不过名额很少,每个公社每年就一个,各个生产队抓阄决定这名额,凡是抽到过的生产队,下次就不抽了,或许是苗铁牛手气差吧,这回□□额,一次都没抓到过,五年下来,这知青回城的心思,从原本最的火热,直到现在的麻木。

    毕竟知青来的时候年纪也都不小了,年纪最大的于爱国,今年都已经二十六了,在苗铁牛的主持之下,和同是知青的蒋青青结了婚。

    结了婚,就不能继续住在知青院了,毕竟也组成了一个新家庭,苗铁牛做主给他们批了一块地,在农闲的时候让村里人帮着起了个房子,用的钱是小两口这些年攒的,以及双方父母支援的。

    凡是要结婚的知青,苗铁牛都是宽容的,没钱建房子可以暂时从队上预支公分,每个月还一点。

    有了房子,就算是彻底在这小丰村扎根,有一部分知青虽然对回城没了希望,但是潜意识里,还是盼着某一天上头的政策忽然改了,能够回城的,所以绝大多数知青,最愿意的还是和自己同个城市来的知青结婚,到时候要是能回去了,可以减少很多麻烦。

    但是同个地方来的知青毕竟是少数,更多知青到了结婚的年纪,干脆和村里人结婚的,彻底融入到了新的生活环境。

    农村都是沾亲带故的,知青娶了农村的姑娘,或是嫁了农村男人,就有了帮持,生活相较以往能轻松不少,每个地方都是排外的,小丰村也不例外,凡事和小丰村结了亲的知青,更容易被村民接受,尤其是有些连孩子都生了,在村里人的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