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节 (第4/6页)
听得高空一阵鸟鸣渐近,十分纳罕,奔出来相看时,只见漫天的白鹤自头顶苍穹掠过,风神洒落,羽欺积雪,一时竟如梦亦如幻,而火光冲天处,一片红焰世界正是羁押蒋北溟处。 一切再无须多言。 那人未尽也不可尽的理想,不为人知也无人愿懂的一颗心,皆在这一场烈火焚烧中变得如初生般寂寥而愉快,求仁得仁,历尽浮生打磨,终可抽离所有过往欲念,如婴儿般离去。新焰中人影幢幢,他看上去又十分年青了,甚至比他年方弱冠,风华正茂,一心要走出自己的一条生路那一刻,还要年青。 火势带来如期的混乱,郑重终将成去非送回乌衣巷。向来无有悲喜的大公子,在定定回首相望烟火升腾的方向时,目中有一瞬的晶莹闪过,郑重疑心那是泪光,却又不能就此肯定,正欲折身告退,忽闻成去非道: “将他尸骸寻出,入土为安。” 郑重一时口中酸涩,躬身道:“下官明白了。”成去非挥挥手:“去罢。”郑重闻声施礼转身而去,独剩成去非一人伫立良久良久,直到晨曦第一缕阳光打到他面上来,染红半张脸。 接下来的事情,远比时人想的要步调紧凑:天子下旨移交罪人,却最终只见到囚犯一副烧焦枯骨,龙颜大怒,廷尉署上下皆因失职之罪降官罚俸。罪人自始至终,不过认下自己恰因忠君为君分忧之心而犒劳并州军士这一事,再无其他罪证,且罪人竟留有遗书,云唯有一死以证其心,更让天子登时陷入尴尬局面,并州有司则同时送来将领们清白无暇的结果,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昭示这一场事故,最终不过沦为一场闹剧,即便如此,天子仍于模棱两可的新旨中举列蒋北溟身为巨贾几大可有可无罪状,令有司速抄其家产充公,然令人一惊非小的结果,更是置天子于尴尬境地:号称江左经商奇才,富可敌国的蒋北溟,名下不过两处私宅,几十亩田产,数十奴仆,家中珍玩珠宝一概全无。无论有司如何细查,竟再不能得一二,直到天子复又下旨拘拿蒋北溟府中管事下监问话,方才其人口中得知秘闻:原蒋北溟于建康承揽商税期间留有详细账簿,笔笔账目,一清二楚。待天子明白这其中原委时,道不尽的辛辣讽刺:各府衙向蒋北溟所收税钱,远高于公文所具,实际入府库者不过三分有一,蒋北溟不断周旋于众人之间,终也再无力再应付如此饿虎饥鹰,不得不远走并州,于边塞惨淡经营。天子惊疑至极,也只是静静捏着账簿将此事仔细思前想后,这一切,看起来是这般严丝缝合,毫无破漏,英奴不由兀自冷笑,蒋北溟已自觉投身火海,是真欲表明心志或是别有所谋,皆已在拿他自己的一死在无声向帝王表明:官员逼其离,天子逼其命,他再无去处可去,唯有自我了断。 英奴觉得自己受到了巨大的戏耍。 来自百官,来自蒋北溟,来自成去非,而背后那些战战兢兢的黎庶,一时间似乎也变得面目可憎,年轻的天子一时不知该去恨谁才好,倏地起身,欲将那账簿撕个粉碎,却在扬手的刹那,又颓然落下,英奴便是在这一刻看到了先帝——那具早早衰老的身躯,就是这般颓然,无力,日复一日,最终的最终,也不过是化为恻然酸楚的一团绝望盘踞胸口,直到彻底将血rou之躯摧毁。英奴也在这一刻忽意识到自己为何不肯不能继续方才的动作,盖因他亦是清楚无比:此事唯成去非可查,敢查,愿查,然法不责众,到底要去查何人?天子忽然清明:他务必再次抽身而退,把这硝烟战场留给成去非和错综纠缠的世家大族。 在明了此点之后,东堂之上天子敕旨自然格外“开恩”:蒋北溟虽无商者干政之嫌,却有意以自裁沽名钓誉,另有为商期间利欲熏心聚敛无厌,仍为罪不浅。罪人身死,遂既往不咎,以示天恩浩浩。至于弹劾者进谗诬陷,欲坏国之长城,事情来龙去脉,并州有司务必彻查再报中枢。 敕旨一出,底下那一众赌博压宝似的官员,皆一副意料之中神情:乌衣巷大公子虽有损伤,失掉财源,但洗清嫌疑,短短半月便得以重回庙堂,仍是那高高在上的骠骑将军。百官不曾设想的却是,朝会这一日夜色下来后,最为烦恼的便是当初并州战事押粮官李清河,早已转职,在得闻成去非复职归朝时,忽闻府中人来报:“大人,外头有客……”李清河皱眉直摆手道: “不见,不见,不是说了么?谁也不见!” 家仆讪讪道:“大人,是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