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2节 (第2/5页)
动地的事情来,一时错愕到无可再说的田地。虞氏同成氏素来亲厚,且大尚书同大公子自少年初相识便倾盖如故,乃当是时江左人人共知佳话,更有今日姻亲之由,成去非却在眼下风渐平浪渐稳的当口,重新掀起惊天的风浪来,众人实在无从猜测一二。 成去非持笏冷冷道:“臣参劾大司徒虞仲素私铸兵器、私匿僧侣暗通罪人顾曙共图窃国之罪,貌似忠良,实包祸心,凡此逆迹,昭然在人耳目,臣伏乞圣天子敕三司严讯,以正国法,用消隐忧。” 话音句句入耳,听得虞归尘阵阵目眩,只觉自身仿若一叶孤舟,荡于大江,任由其势带自己不知前往何方。群臣的目光已投射到他身上,大尚书如纸苍白的脸色虽为人所窥,然他手中的笏板纹风不动,众人不忘暗叹即便如此情境之下,大尚书还有这般定力,实在可叹可叹。 成伯渊有条不紊、繁而不乱的陈辞时近时远,虞归尘渐听得恍惚,那一句“我不会让你为难”骤然变作锥心刺骨的嘲讽,他不信他会欺骗,他不知是高估了自己,还是低估了他?虞归尘略略抬眼,并未去看自己许老态毕露,许败相毕露的父亲,只是深深看向那人,咫尺陡作天涯。 而眉头花白,目尾皱纹高耸的大司徒也只是在默默听完新封大司马滴水不露、已然全备到无懈可击的如流对答后,他的面容同往日无异,有些平静,有些苍老,看上去,不过就是一寻常老翁。 他的声音也同样如此:“大司马言之凿凿,老臣听了这半日,今上,大概给老臣列了十余条罪状,”他呵呵一笑,嘴角纹路更深,“难为大司马了,老臣能说什么呢?” 成去非直视着他,牵起嘴角:“大司徒自然无话可说,”说罢转向天子,“今上亲临诉讼也未尝不可,人证、物证皆在,经得起推敲,倘今上不肯费这个功夫,那便仍按司法走,臣等避嫌,于公无碍。” 坐上天子于错愕之余,望着大司徒的目光竟生出一丝怜悯,只此一瞬,随之莫名的恐惧方真正令天子微微颤了一颤,于是接口道:“虞卿三朝元老,朕断不敢信,大司马可是听了什么浮言谗语?这一事,”天子到底踟蹰,“还是彻查为好,以还大司徒清白。” 既由天子起头,底下众人稍一回神,附和声纷纷响起,然大司马作风之整饬细密,又着实让人惊忧,以其素日做派来说,一旦出手,务求一击必中,大司马既不屑捕风捉影,也不惯于信口开河,如此以来,便只能是胸有成竹,定要瓮中捉鳖了。 众人在有司宣布“退朝”后,却只见成去非穿过诸臣,径自而去,完全出乎百官意料,一时只能再望向虞家父子,有见机的几人朝父子二人走来,说几句不伤脾胃的抚慰之辞,大司徒略点头回意,更多的也只是垂首而去,一路上实在捉摸不透今日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大戏。 成去非是朝台阁方向来的,抬脚进来时,阁内留有的一众处事部曹见他乍然现身,忙都放下手头事务过来见礼。成去非一撩袍角,就此坐下,喊来隶属度支部的仓部几人: “上一回交待的事情具文汇总了么?” 仓部几位郎中互相看了看,十分难堪,一时竟无人能明白他所指何事,以往台阁中同成去非打交道最多者,大尚书尚在其次,正是仆射。眼下仆射的事情,自然无人敢提,可成去非的话也不敢不应,最终面面相觑之下,还是仓部郎宋齐咬牙抬头问道: “恕属下愚昧,还请录公明示。” 成去非皱眉扫了他几人一眼,冷笑两声:“凤凰六年江东大疫,死伤者、赈灾出入等事宜底下各郡县的奏报公文呢?不记得了?” 宋齐忙道:“这一事本是仆射……”他不由顿了顿,改口继续道,“本由顾庶人一手过问,只是,只是,近日来……”宋齐一时吞吐,实在不知该如何往下说,东堂之事,搅得人心大乱,台阁一众人哪里还有心思再来管疫情后续,底下上交迁延无人着意,成去非也是于审案其间提及过一次,无人往心里去,加之这几日度支部尚书郎李祜命众人忙于整理之前归档的旧宗,竟将此一事彻彻底底忘得干净,此时成去非猛将开口就要汇总,实在打的人措手不及。 一时几人皆垂下头去,提着一颗心只待成去非发作,半晌却不见动静,那胆大的忍不住悄悄觑了一眼,却见成去非竟只是将目光投向了以往仆射常端坐于此的位置,众人瞧他如此,兀自怔忪间,忽有一小吏呵腰持本默默走了过来,朝成去非施礼: “录公,下官这几日正来台阁送各郡县奏报,请录公过目。” 成去非略作打量,看他面生,三十上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