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记事:密林诡境_第4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3节 (第4/4页)

说了,在今天回忆起来,这只是当时情况下“没有办法的办法”——五个人被困天险之下,有攀登之心,却无崖可攀。比起焦头烂额的原地打转,往水里乱摸门道,其实是一种发泄困苦、消磨精力的“集中表现”。

    但总归总,有句话讲得很对,人类能世世代代走到今天,不是靠简单的推理和臆想,靠的是勇敢无畏的探索精神。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这一个小小的侦察兵,见得不多,识得更不广,仅凭自己的所知所见,就去想当然去胡猜水下的情况,不免有些胆大妄为了。

    究竟能不能摸着什么门道,还是需要等王军英出水才知道。

    时间静静的过去了大概三四分钟,水面早已恢复了平静,仅剩那一根绳子,还在不停得吃如入水中、拖进洞里。我不由感叹,王军英这人的水性,还真是好。

    只见绳索入水,不听水下音讯,捏着绳索的四个人围在潭水边,焦急难耐。大家巴不得让王军英背上一个防水电台,让他随时向咱们汇报水下情况。黄班长不时的抬手看表,看算时间。

    “还不上来。”他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水,“都三分半了。”

    旗娃张开口,想说句什么,但又憋住了。我能猜到,这小子又是在往不好的方向乱想。

    但是,绳索的稳定滑动又表明,一切都还在王军英的掌控范围里。只是说,他这人还真是喜欢做些胆大的事情,一游就巴不得游出几公里。他倒是爽了,但揪心的是咱们啊!

    不过这也是好事,至少说明水道情况不错,能让他畅通无阻的游那么远。说不定,五个人这辈子所有的运气如愿集在了一起,便让王军英逮着了什么好东西。

    终于,在热锅上的蚂蚁快要被煎熟的那一刻,水中的王军英,可算是停下了身子。而手中绳索,终于停止了溜动。现在,我们就该等他拉绳发信号,将他拉出水面,接着揭开“大奖”的结果。

    “行嘞,这该差不多了吧!”旗娃盯着手中的绳子,“排长也是胆子大!”

    “都看好了,绳索动了就开始拉。”黄班长侧头对我们说道,“但别拉太急,动作要稳!”

    旗娃握起绳子,郑重的点头。四个人鼓圆了眼睛,盯察那拖入水洞的绳索的动静。那场景,就好比四个钓鱼爱好者,在岸边等待鱼儿上钩、鱼线浮移的那一刻。

    可是,一阵歇停之后,手中的绳子,又继续在手中滑动,往潭水里带了出去。

    握绳的几个人面面相觑,心说这王副班长咋还在往里冒?他这是歇息了身体,要准备鼓足干劲、多快好省、力争上游的逃出生天吗?

    黄班长明明给他下达了明确指示,不论情况是好是坏,都要在五分钟之内回来吗?难道说,王军英真的在幽暗的水道里找到了出路,他这是喜心翻浮,忘记约定了?

    一个又一个个疑惑在心头蹦出,旗娃也脱口而出疑讶道:“咋的了,这还要继续游?”

    但这句话还没讲完,手里头往水里脱移的绳索,忽然猛动几下,差点儿让我没捏稳绳头。而那入水的绳索,即刻之间就在卡嵌的石岩上急剧晃动了三四下——是王军英发信号了!

    可是,这力道扯得有些太过头了。王军英虽说胆大,但也心细,不是一个鲁莽之人。下水前,他还特地和我们试了试扯绳的力道,那应该是轻缓而有间隔的拉动,绝不会是现在这种不要命似的猛拉。

    这种情况,必然是只有一种可能——王军英在水下出事了!

    “快拉!”黄班长脸色一变,对我们吼着。说着他也将手握在了绳索上,一齐使劲儿。

    王军英肯定是高估了自己在水中的憋气时间,所以现在肺力不支,急需呼吸——我想到了这个可能性。

    情急之中,命令之下,几个人如收锚的水手,双手猛动,恨不得一把就将王军英拽出来。看来这胆大心细的王副班长,并不如我想象中的那样沉稳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