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节 (第4/5页)
顾子衿再温和,听太夫人说话的语气,也明白太夫人这是针对成靖宁,碍于自己是晚辈,只好问道:“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还请老祖宗明示。” “没什么,只消六丫头改一改名字就好。她名字里的靖是立青‘靖’吧?我看改成青争‘静’比较好,靖这个字,不适合女孩家用,六丫头身为女子,也压不住。‘青’,初生物之颜色;‘争’,上下两手双向持引,谓坚持,谓获得。不受外界滋扰,坚守初生本色、秉持初心曰静;粉白黛黑,采色详宷得其宐曰静;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人心宷度得宐,一言一事必求理义之必然,则虽緐劳之极而无纷乱,亦曰静1。我看静字好,寓意好,又有娴静端和之意,不如把六丫头的‘靖’改为‘静’,你看如何?” 荀太夫人虽是询问的语气,但态度坚决不容反驳,不给顾子衿和成靖宁说话的机会,继续道:“我看就这么定了,为着我这老婆子,你们没什么异议吧?” 顾子衿当然不敢说不,只好说道:“名字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事关命数运程,贸然改怕是不好。靖宁又不是府上的丫头,随便赐一个名字就好,照孙媳看,还是慎重为好。如果靖宁的名字真冲撞了老夫人,更应该谨慎,不如请一位高僧回来,给靖宁算一算,也替老祖宗驱驱邪,您意下如何?” 荀太夫人知道此事没这么容易办好,但用辈分和气势压人,是她信手拈来的绝活,当即大怒道:“不过是个名字而已,哪用得着那么麻烦?难道我会害六丫头不成?‘静’字比‘靖’字好,就这么定下了!你们,是不是都盼着我死!” 顾子衿和成靖宁听到太夫人的最后一句,不由愣了半晌。还没反应过来,荀太夫人已开始嚎啕大哭,捂着胸口一脸悲怆:“我就知道,我让永皓娶思柔你们不愿,想方设法把人弄走,这还不算,你们竟然怀恨在心,一心一意盼着我死!我造了什么孽啊,才有你们这群没心没肺的子孙!都怪太爷走得早,才让我一个人孤零零的在世上被人欺负,连个曾孙女都不把我放在眼里!”哭完世道艰难哭儿孙不孝,哭完儿孙不孝哭自己命苦,哭完自己命苦哭老太爷去得太早,接着哭家门不幸,哭自己不该活着碍人眼。 荀太夫人见多识广,口才在一堆老太太已是绝佳,加上寡居早,早年一个人支撑侯府抚养儿子,战斗能力不可谓不强,这一顿惊天动地的大哭,惊呆了顾子衿和成靖宁,一下子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但无论荀太夫人如何取闹,母女二人也坚决不同意轻易改名字,至少得等到沈老夫人回来商量。 荀太夫人不同意,继续一番嚎哭,顾子衿和成靖宁不愿低头,在一旁干坐着。景斓堂里的动静,很快将另两房的人吸引过来。得知荀太夫人痛哭的原因之后,纷纷劝顾子衿和成靖宁赶紧同意。 荀太夫人是家中最年长的长辈,凡事要以她为先,成靖宁作为小辈,做出牺牲也未尝不可,不过是改名字而已,又不是砍头的大罪,怎能固执的不同意?要是不孝的名声传出去,那还得了?成家的女儿都还未出嫁,在外人看来,几乎是一体的,名声坏了,如何能找到好婆家?何况现在形势已经很严重了。 不过顾子衿和成靖宁岿然不动,任她们说得口干舌燥,依旧没有半分动摇。福乐郡主看了半天笑话,这时候也忍不住讽刺上两句:“果然是皇后的亲戚,有底气就是不一样,连家里的长辈都不放在眼里。不就改个名字吗?又不是让人去死。连礼义廉耻都不懂,果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小的跟着大的有样学样。” 自从二皇子夺嫡失败,辅国公府被抄,她早已龟缩在褚玉院内,从不贸然出院门一步,用她的话说,不愿去看沈老夫人一家子邪恶的嘴脸,一身暴发户的气质让人看了恶心。这会儿有个嘲讽大房的机会,自是要狠狠讽刺一番。 说完这番话之后,她没有再留,带着小丫头回自己的院子。 局面还在僵持着,到中午的时候,沈老夫人回来了,未回琼华院,带着人直奔景斓堂,一同来的,还有大觉寺的主持了然大师。 二房三房的人见到沈老夫人回来,一拨人上前劝说,一拨人坐着看热闹。早已了解事情来龙去脉的沈老夫人,大大方方的往荀太夫人身边一坐,笑道:“我当是什么呢,原来是为了这个。不过孝敬长辈固然重要,但也要爱护小辈是不是?咱们这样的人家,在这些上面,更因该谨慎小心为好。” 荀太夫人在沈老夫人面前气数总会短上一截,但现在闹到这份上,也不好收手,只得继续色厉内荏下去,道:“不就是个名字而已,为了长辈,这点子都不肯牺牲吗?传出去,让别人怎么看永宁侯府?” 沈老夫人神色淡然,道:“既然母亲说靖宁的名字冲撞了您,那就让了然大师算上一算,看是怎么回事,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