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3节 (第2/5页)
,等着好消息。 在京城人盛赞萧云旌大义之时,太平郡王府内早已鸡飞狗跳。什么无主之物,什么骠国、暹国和叛军的遗留财物,那白花花的六十万两银子,可是他们的!当初掸族有造反的迹象时,她便和儿孙几个选好了埋藏财物之地,把银子藏好后又杀了知情之人,原本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想被萧云旌养的狗扒拉出来!现在六十万两分给了二十多万军士和当地百姓,他们如何再坐得住? 最初得到消息时,舒太妃祖孙三人当即昏死过去,被救醒后顾不得许多,当即进宫面圣。不过赵澈早已下令,不许太平郡王一家子再入宫,是以三人当即被挡在宫墙之外。 六十万两不是小数目,舒太妃哪能轻易放弃?当即跪在宫门口耍起赖来,扬言今上不见他们,他们就跪死在皇宫门口。 西南战事频频大捷,赵澈心情颇好,听康大海回禀又是那对母子在闹事,当即让康大海去应付,他可不想再找气受。 皇宫大门打开,舒太妃等见来人是今上身边的总管太监康大海,误以为今上会接见他们三人,当即停止嚎哭,起身准备入宫。 康大海揣着手,笑眯眯地阻拦道:“慢着。” 舒太妃眼见着宫门关上,当即奇怪道:“公公,这是?” “陛下政务繁忙,命咱家出来见太妃、王爷和世子。诸位有何冤情,可悉数说与咱家听,咱家会上呈陛下。”康大海说道。 “这……”在宫门前对着康大海,赵钦无论如何哭不出来,当即恳求他通融通融,让他们进宫去见今上,他们一家子着实有冤情要要申诉。 康大海耐心等着,说:“王爷请细说。” 舒太妃哪管其他,抓住救命稻草般的对康大海道:“康公公啊,求你告诉陛下,萧云旌从山林里挖出的几十箱银子是太平郡王府的!当初掸族首领造反,那笔钱数量巨大,存钱庄风险太大,我们为了稳妥起见,就运到山里藏起来了。那可是王府多年积攒的家产,不可能就这么平白无故的被人拿了。求公公通报陛下,为我们一家做主啊!” 赵钦双手握成拳,也对着康大海一阵哭诉请求。 赵澈早料到太平郡王一家会为此来讨个说法,早想好了说辞,悉数告诉康大海。康大海此刻慢吞吞地复述分析着,道:“太妃这话可就无凭无据了,镇北侯说里面并未写主家的名字,而且又是在郡王府五十里外的山林里挖出来的,那么大一笔钱,太妃若搬运进山里,不可能瞒天过海。” “那确实是王府的银子呀!当初……当初是我和王爷还有琩儿一起埋的,伪装成运恭桶的杂役送出去的。”舒太妃说道,但他们的确没有证据证明银子是她的,登时急着指天发誓道:“公公,老身以文帝爷的名义发誓绝对没有撒谎,如若有半句虚言,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太妃慎言。”康大海提醒道。“财帛动人心,为了钱,什么慌话说不得?老奴记得,粤西地方穷困,富裕的县城一年能有一万两收益已经顶天。而郡王爷只是次一等的宗室,只享有太平郡一地的纳贡,当年成帝爷也只给了一万两银子安家费,太妃和郡王不可能在三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就攒下这么多钱,尤其郡王没做什么大生意。” “老奴出来之前,陛下拿着太平郡和最近划的两个郡的财政税收给老奴看过,三个郡加起来不过一万二千两,六十万两,那可得五十年呐!若非郡王在当地收刮民脂民膏,或是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大生意?”康大海笑问道。 赵钦被康大海一番话噎得说不出话来,承认了,就是剥削当地百姓或是做了什么生意,不承认,但那笔银子是郡王府最大的一笔财产。 “镇北侯说了,那些银子是骠国、暹国和叛军撤退后遗留下来的东西,已犒赏给平乱御敌的二十多万将士。郡王和太妃可不能昧着良心胡乱说话!”康大海突然提高了嗓音说道,“若没有其他事的话,咱家得回陛下身边伺候了。” 骠国、暹国和叛军的遗留之物,用来犒赏军士,多好的借口啊!萧云旌,一切都是他在计划好的!目送康大海离开,舒太妃一口老血喷出来。有口难言的赵钦和赵琩,只好扶着昏迷的老太妃回郡王府。 一笔巨款没了,郡王府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