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3节 (第2/2页)
前面提过,当初姚祺年建新房时,特意建成四合院的样式,大门两旁的耳房留着,打算用作杂货铺,只是这种想法一直没能付诸实践,眼下姚祺年决定先收拾出来,作为他们卖电器的一个下线,仍然叫年好杂货铺。 对于这个决定,林师傅没意见,送货回农村,麻烦是麻烦了点,但只要能卖掉,麻烦也得干! 两人没耽搁,当天晚上就拉了三十多台电视机和收音机回大圩村。 事实证明,姚祺年的推断没有错,相较县城,他们的电视机在农村受众更广,加上姚祺年采用了此前的分期付款,只要先付一百块,就可以先把电视机搬走。 这样一来,农村手头稍微宽裕点的人家,都能买得起。 三十多台电视机还不到两天的功夫就全部卖完了。 到除夕前,他们仅是在大圩村附近就卖出了近五十台! 农村有句俗话,叫赊账不过年,算账年前算,否则就是王八蛋。 打从姚祺年跟林师傅合伙转卖电器起,他们还没算过账,日常开销以及柴油费、打通关系费,走的都是公账。 腊月三十这天,姚祺年跟林师傅坐一块,好好核了次账。 今年下半年起,他们从上海前前后后共转来近五百台电视机,三百台收音机,卖出去有四百二十台电视机,两百五十台收音机,其中有一百三十五台电视机是分期付款,收音机都是全款。 刨除还没卖出去的电视机和收音机,以及囤在仓库留着明年夏天抬价的电风扇和电冰箱,他们纯盈利一万三千块。 这一万三千块钱里,姚祺年占八成,分到一万块。 加上原有的一万块本钱,姚祺年现在手里有了近两万块存款! 当然,这两万块存款,最终都进了宋明好的腰包。 年夜饭在晚上吃,下午王乃云婆媳几个都忙活了起来,包饺子,炸rou丸,蒸菜馒头,熬糖瓜... 外边雪下得极大,姚四海父子三人围坐在铁皮炉前说话,说今年的收成,说来年的心愿。 姚祺年烟瘾上来了,摸摸口袋,只剩个空荡荡的烟盒子。 “宋小好,赏我点钱,让七斤去给我买包烟。” 姚祺年说这话时,没有半分不自在,嗓门特大。 他话音才落,王乃云和贡付姐两都朝宋明好看了去,尤其是贡付姐,眼里惊讶难掩。 她瞧这弟妹挺温顺,没想到竟是个深藏不露的,这才进门多久呐,就把小叔子吃得死死的! 王乃云则是特感慨,还夹杂了点儿辛酸,她苦命的小儿子哟,连买包烟的钱都得管儿媳妇要! 宋明好被婆婆和大嫂看得脸通红,围裙上擦擦手,去姚祺年原先睡觉的屋里拿钱。 她前脚进屋,姚祺年后脚就跟进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